【題目】最近幾年冬天溫江經(jīng)常發(fā)生霧霾和酸雨,對環(huán)境污染較為嚴重.大量燃燒含硫量高的煤和各種機動車排放的尾氣,是形成霧霾和酸雨的重要原因.
(提出問題)通過實驗證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閱資料)
(1)“二氧化硫能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由紫紅色變?yōu)闊o色),該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X”這個化學方程式中物質(zhì)X的化學式是_____.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樣,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請寫出二氧化硫與澄清石灰水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_____.
根據(jù)上述資料,甲同學、乙同學和丙同學分別設(shè)計實驗方案進行了探究,
(探究和分析)
(3)甲同學進行了如圖1所示A、B兩步實驗.
現(xiàn)象:A中稀高錳酸鉀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結(jié)論:煤燃燒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證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4)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結(jié)論中生成CO2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
(5)丙同學:”實驗操作“:丙同學進行了如圖2所示實驗(部分裝置在圖中略去)證明CO2和SO2的生成:
(反思與表達)(6)上圖中C裝置的作用是_____.
(7)丙同學的實驗中要證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現(xiàn)象是_____.
【答案】H2SO4 SO2+Ca(OH)2═CaSO3↓+H2O 二氧化硫也會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無法證明煤中含有碳元素 除去過多的二氧化硫或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擾 B中溶液褪色,C中溶液不褪色,D中溶液變渾濁
【解析】
(1)根據(jù)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X及質(zhì)量守恒定律(反應(yīng)前后各原子種類和數(shù)目不變)判斷:反應(yīng)前5SO2、2KMnO4、2H2O中共含有5個硫原子、2個鉀原子、2個錳原子、20個氧原子、4個氫原子,反應(yīng)后K2SO4、2MnSO4中共含有3個硫原子、2個鉀原子、2個錳原子、12個氧原子、0個氫原子,2X中應(yīng)含有4個氫原子、2個硫原子、8個氧原子;一個X分子中應(yīng)含有2個氫原子、1個硫原子、4個氧原子,所以這個化學方程式中最后一種物質(zhì)X的化學式是H2SO4;(2)氫氧化鈣和二氧化硫反應(yīng)生成亞硫酸鈣和水,化學方程式為:SO2+Ca(OH)2═CaSO3↓+H2O;(4)由于二氧化硫也能使石灰水變渾濁,所以不能判斷含有碳元素;(6)主要是驗證二氧化硫是否被除盡或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擾;(7)二氧化硫的檢驗用品紅,二氧化硫會使之褪色,二氧化碳檢驗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之前先檢驗二氧化硫,再將之除盡,最后檢驗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變渾濁。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分別是水的沸騰和電解水實驗,回答問題:
(1)做水的沸騰實驗時,試管容積為30mL,最多裝水的體積是____mL。
(2)寫出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____。
(3)從微觀角度說明,這兩個變化的本質(zhì)區(qū)別是____。
(4)過氧化氫和水的元素組成相同,但化學性質(zhì)不同,從微觀角度解釋原因: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實驗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釋沒有體現(xiàn)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選項 | A | B | C | D |
實 驗 裝 置 | 硫在氧氣中燃燒 |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 排水法收集氫氣 |
解釋 | 集氣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熱量 | 量筒中的水:通過水體積的變化得出O2體積 | 集氣瓶中的水:冷卻濺落融熔物,防止集氣瓶炸裂 | 集氣瓶中的水:用水將集氣瓶內(nèi)的空氣排凈后,便于觀察O2何時收集滿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研究燃燒的條件。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紅磷的著火點為240℃。
(1)當H2O2溶液與MnO2接觸時,發(fā)生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2)檢查上述裝置氣密性的實驗方案是________。
(3)向Y型管中擠入H2O2溶液后,觀察到導管口開始產(chǎn)生氣泡時,燒杯中白磷不燃燒;一段時間后,白磷燃燒,此現(xiàn)象能夠證明的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________;若證明可燃物燃燒的另一個條件,依據(jù)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如圖2所示。現(xiàn)將兩支分別裝有甲、乙兩物質(zhì)飽和溶液的試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體)浸入盛有水的燒杯里,然后向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固體,攪拌至完全溶解(如圖1),此時對相應(yīng)變化的判斷正確的是( )
A. 甲溶液可能變成不飽和溶液
B. 盛乙的試管中未溶解的固體質(zhì)量減少
C. 甲、乙兩物質(zhì)的溶解度都增大
D. 甲、乙溶液中溶質(zhì)都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請根據(jù)二氧化碳的制備和性質(zhì)探究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Ⅰ.二氧化碳的制備
(1)儀器①的名稱_____.
(2)實驗室要制備一瓶二氧化碳氣體,在裝置A﹣E中通常選擇的裝置有_____,若用D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檢驗氣體是否收集滿的方法是_____.
(3)若利用A裝置作為制取二氧化碳的發(fā)生裝置,該反應(yīng)的原理是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進行實驗前,檢查該裝置的氣密性的方法是_____.
(4)濃硫酸具有強吸水性,常用作氣體干燥劑,實驗室制得的二氧化碳氣體中常含有水蒸氣,若利用F裝置來干燥二氧化碳,則氣體應(yīng)從_____端進入(填字母).
(5)小紅對A裝置進行了如圖G的改進,這樣改進后的優(yōu)點有_____.
Ⅱ.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探究
(6)小汪利用二氧化碳氣體做了下圖左的實驗
①b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原因是_____.
②c中蠟燭從低到高依次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的性質(zhì).
③c中蠟燭熄滅說明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之一是_____,下圖右中對比_____(填字母)兩處現(xiàn)象可證明可燃物燃燒的另一個條件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請把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學符號填寫出來
①氧元素:_____。
②2個鎂原子:_____。
③2個氫分子:_____。
④氫氧根離子:_____。
⑤氧化銅中銅元素的化合價:_____。
(2)寫出“3Na+”中數(shù)字3的含義: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小菲收集到一瓶渾濁的河水,她模擬自來水廠的凈水過程,設(shè)計實驗過程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A物質(zhì)的名稱是_______,操作①的名稱是_______。若經(jīng)過操作①后,所得液體C中仍有渾濁,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字母序號)。
a 漏斗內(nèi)的濾紙有破損
b漏斗下端未靠在燒杯內(nèi)壁
c 漏斗內(nèi)液面高于濾紙邊緣
(2)操作③的目的是除去水中的微生物和細菌病毒,其操作名稱是_______,該過程主要發(fā)生的是_______(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3)小菲用空塑料飲料瓶、帶導管的單孔膠塞、蓬松棉、紗布、活性炭、小卵石、石英砂等材料自制了一個如圖所示的簡易凈水器。
①根據(jù)上述凈化材料的特性,B層放置的材料最好是_________。
②該凈水器中起吸附作用的是_________,紗布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③石英砂與小卵石的位置________(填“能”或“不能”)交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鐵是生產(chǎn)、生活中應(yīng)用很廣泛的一種金屬.下列是與鐵的性質(zhì)有關(guān)的部分實驗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A中發(fā)生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是 .
(2)B中鐵釘最易生銹的部位是 (填“a”、“b”或“c”).
(3)C中反應(yīng)剛開始時 (填“有”或“無”)氣泡產(chǎn)生,一段時間后,稀硫酸參與的反應(yīng)方程式為 .
(4)D中反應(yīng)一段時間后,試管內(nèi)固體質(zhì)量比反應(yīng)前增大,據(jù)此推斷,試管內(nèi)溶液質(zhì)量與反應(yīng)前相比 (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5)工業(yè)上常用赤鐵礦(主要成分為氧化鐵)與一氧化碳高溫反應(yīng)來煉鐵,其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 .
(6)小麗同學為探究鐵、銅、鎂的金屬活動性順序,她取鐵片、硫酸銅溶液和另一種溶液做實驗,則該溶液中溶質(zhì)的化學式為 ;小雪同學把過量的鐵粉加入到X(NO3)2和Y(NO3)2混合溶液中充分反應(yīng)后過濾,濾渣只有鐵和X,則鐵、X、Y三種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