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幽門螺桿菌(圖1)是生存于人體胃部及十二指腸各區(qū)域內的螺旋形細菌.人體的胃液中(圖2)含有大量鹽酸,呈強酸性(pH約為1.5-3.5),具有強腐蝕性.這樣的強酸對胃內表面的細胞也有很大的傷害,然而,胃內表面黏膜層中的黏液細胞可以分泌出一種黏液,使其表面始終保持弱酸性(pH約為6-7),從而保證胃不會被腐蝕.幽門螺桿菌可以鉆透黏液,附著生活在靠近胃黏膜層相對中性的環(huán)境中.請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jù)幽門螺桿菌的外部形態(tài),它屬于桿菌.
(2)幽門螺桿菌進入胃以后,借助自身的鞭毛運動到胃壁的黏膜層表面,以寄生(選填“腐生”、“寄生”或“共生”)的方式生活.
(3)小然同學設計了體外培養(yǎng)幽門螺桿菌的方案,步驟如下:
A.配制培養(yǎng)基;
B.用鹽酸溶液將培養(yǎng)基的pH值調至2,使其呈強酸性;
C.將培養(yǎng)基分裝到培養(yǎng)皿中,并滅菌;
D.待培養(yǎng)基冷卻后,在無菌條件下接種幽門螺桿菌;
E.將培養(yǎng)皿放在密封罐內,向罐內充入混合氣體(其中氧氣5%,二氧化碳10%);
F.將培養(yǎng)裝置放在恒溫培養(yǎng)箱中,37℃恒溫培養(yǎng).
①他的方案中,B項是錯誤的,應更正為將培養(yǎng)基pH值調至6-7的弱酸性.
②E項是培養(yǎng)幽門螺桿菌所必需的,其氣體含量與空氣(氧氣21%,二氧化碳0.03%)不同,請你解釋這樣做的理由是幽門螺桿菌生活在胃黏膜下層,氧氣含量低,所以對其離體培養(yǎng)時要創(chuàng)造微氧環(huán)境.
(4)為了尋找患慢性胃炎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關系,有人對慢性胃炎發(fā)病率和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進行抽樣調查,得到的結果如表所示.
年齡(歲)慢性胃炎
發(fā)病率(%)
幽門螺桿菌
感染率(%)
0-952
18-251518
26-352930
36-453846
46-554959
>556355
①記錄表中“慢性胃炎發(fā)病率”數(shù)據(jù)已通過折線圖的形式呈現(xiàn)如圖3,請將“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相應數(shù)據(jù),也用折線圖的形式表示出來(直接在上圖中畫出,并標注圖例.)
②比較兩條數(shù)據(jù)線,你認為感染幽門螺桿菌與慢性胃炎發(fā)病的關系是怎樣的?
慢性胃炎在不同年齡段的發(fā)病趨勢與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相近.

分析 細菌的形態(tài)有球狀、桿狀、螺旋狀,因此可將細菌分為球菌、桿菌、螺旋菌三種類型.

解答 解:(1)細菌有球菌、桿菌、螺旋菌等,幽門螺桿菌屬于桿狀細菌.
(2)幽門螺桿菌借助鞭毛游動到胃壁的粘膜層,寄生在粘膜內,吸收現(xiàn)成的有機物生活.
(3)①該試驗步驟的B是錯誤的,應改為:將培養(yǎng)基pH值調至6-7的弱酸性.
②E項是培養(yǎng)幽門螺桿菌所必需的,其氣體含量與空氣(氧氣21%,二氧化碳0.03%)不同,原因是幽門螺桿菌生活在胃黏膜下層,氧氣含量低,所以對其離體培養(yǎng)時要創(chuàng)造微氧環(huán)境.
(4)①結合表中的數(shù)據(jù),繪制如圖所示

②比較兩條數(shù)據(jù)線,慢性胃炎在不同年齡段的發(fā)病趨勢與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相近.
故答案為:(1)桿   
(2)鞭毛;黏膜層;寄生
(3)①B; 將培養(yǎng)基pH值調至6-7的弱酸性;
②幽門螺桿菌生活在胃黏膜下層,氧氣含量低,所以對其離體培養(yǎng)時要創(chuàng)造微氧環(huán)境.
(4)①如圖所示

②慢性胃炎在不同年齡段的發(fā)病趨勢與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相近.

點評 解題的關鍵是學生要具備相應的識圖繪圖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8.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下列解釋正確的是( 。
A.大樹光合作用產(chǎn)生氧降低周圍空氣溫度,更新空氣
B.大樹的蒸騰作用降低周圍的空氣溫度,能增加大氣濕度
C.大樹枝葉遮擋了陽光的照射
D.大樹儲存有機物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小明喜歡用啞鈴鍛煉上肢.請據(jù)圖分析回答問題.
(1)圖A表示屈肘動作.
(2)①表示肱二頭肌,在圖A中處于收縮狀態(tài),②表示肱三頭肌,在圖B中處于收縮 狀態(tài).
(3)①和②能夠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動作受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支配.
(4)當小明直臂提重物時,屈肌肌群和伸肌肌群所處的狀態(tài)是A
A.都收縮
B.都舒張  
C.前者收縮、后者舒張
 D.前者舒張、后者收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肉食動物牙齒的主要特點是( 。
A.門齒發(fā)達B.臼齒發(fā)達
C.犬齒發(fā)達D.門齒發(fā)達,犬齒退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在我國珠穆朗瑪峰的河谷森林中,有一種雀鳥總成群地在森林上層活動,吃高大喬木的種子;煤山雀、黃腰柳鶯和橙紅鶴等總是在森林中層營巢;血雉和棕尾雉則是典型的森林底棲鳥類,吃地面的苔蘚和昆蟲.
(1)在這個森林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種動物和植物之外,還生活著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它們可將動物、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
(2)上述森林中的各種生物都有密切關系,如血雉和昆蟲之間的關系是捕食.
(3)若森林受DDT污染,則下列生物體內DDT含量最高的是B.
A.昆蟲                  B.血雉               C.苔蘚                 D.樹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根據(jù)下列圖示回答問題:

(1)過程a和b分別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通過a過程,光能變成了有機物中的化學能.
(3)a過程順利進行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水條件分別是光能、葉綠體產(chǎn)物是有機物、氧氣.
(4)a、b兩個過程中,a過程對于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wěn)定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5)當a過程大于b過程時,植物體內的有機物物質得以積累,并使植物體表現(xiàn)出生長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有人說:“鳥的全身都是為飛行而設計的”與這句話無關的是( 。
A.流線型體形B.雙重呼吸C.卵生D.胸肌發(fā)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如圖中,通過下列哪項操作能實現(xiàn)視野“甲”到視野“乙”的變化(  )
A.換用高倍鏡B.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C.用碘液染色D.把物像移到中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某初中生物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在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課題時,準備了饅頭(碎屑與小塊等量)、唾液、清水、碘液、恒溫箱等實驗設備和材料.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試管編號饅頭形態(tài)加入的物質溫度環(huán)境實驗現(xiàn)象
1碎屑2毫升唾液和2滴碘液37℃10分鐘
2碎屑2毫升清水和2滴碘液37℃10分鐘
3小塊2毫升唾液和2滴碘液37℃10分鐘
4碎屑2毫升唾液和2滴碘液0℃10分鐘
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在1號試管和2號試管這組實驗中,1號試管的實驗現(xiàn)象為不變藍.實驗結論是唾液對淀粉有消化作用.
(2)分析1號~3號試管,能與3號試管形成對照實驗的是1號試管.
(3)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在上述實驗方案的基礎上,想進一步探究“其它因素對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響”,補加了4號試管.請你根據(jù)所學的有關知識判斷,加入到4號試管的物質還應該有2毫升唾液;,變量是溫度,實驗結論是溫度影響淀粉酶消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