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是巴斯德著名的“鵝頸瓶”實驗示意圖。A瓶、B瓶內都裝有肉湯,甲圖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處理。一段時間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鮮,另一瓶變質;接著,將保鮮那瓶的瓶頸打斷(如乙圖),數(shù)日后,瓶中肉湯也變質。
(1)甲圖中肉湯仍保鮮的是_____瓶,而將其瓶頸打斷后,變質的原因是空氣中_____進入。
(2)甲、乙兩組實驗所控制的變量都是_____。
(3)乙圖中控制該變量的方法是將瓶頸打斷;而甲圖中控制該變量的方法_____。
(4)“鵝頸瓶”實驗證實了細菌不是自然發(fā)生的,而是由原來已經存在的細菌產生的。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方法是(_______)
A. 巴氏消毒法 B.腌制法 C.脫水法 D、冷藏法
【答案】A 細菌 細菌 A瓶煮沸,B瓶不做處理 A
【解析】
巴斯德利用鵝頸瓶實驗證明細菌不是自然發(fā)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細菌產生的。解答時從確定、控制實驗變量,設置對照實驗等方面分析,并結合圖形解答。
(1)甲圖中A瓶煮沸,將肉湯內原有的細菌等微生物殺死了,瓶子的“鵝頸”阻擋了空氣中的細菌進入,所以肉湯一直保鮮。瓶頸打斷后,空氣中的細菌進入瓶內生長繁殖,導致肉湯變質。因此,甲圖中肉湯仍保鮮的是A瓶,而將其瓶頸打斷后,變質的原因是空氣中細菌進入。
(2)甲組中B瓶的變質是因為肉湯中原來已經存在的細菌引起的;乙組中,將瓶頸打斷后,空氣中的細菌進入肉湯引起腐敗變質。所以,甲、乙兩組實驗所控制的變量都是細菌的有無。
(3)甲組實驗所控制的變量是細菌的有無,通過加熱煮沸的方法。乙圖中A瓶空氣能進入瓶中而細菌會落在彎曲部位,不能進入;A瓶將瓶頸打斷后,空氣中的細菌可以落入肉湯,因此控制的變量也是細菌的有無。因此,乙圖中控制該變量的方法是將瓶頸打斷;而甲圖中控制該變量的方法A瓶煮沸,B瓶不做處理。
(4)法國科學家巴斯德利用鵝頸瓶實驗證明細菌不是自然發(fā)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細菌產生的,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術感染的方法,后人稱他為“微生物學之父”。故選A。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顯微鏡下觀察一滴河水,發(fā)現(xiàn)有一些綠色顆粒.這些顆粒具有的下列特征不能作為它們是生物的依據(jù)的是( )
A.身體呈綠色
B.有細胞結構
C.能在水中游動
D.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鉀等營養(yǎng)物質,又能把其他不需要的物質擋在外面,這主要是由于( )
A.細胞壁具有保護細胞的功能
B.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
C.細胞膜具有保護細胞的功能
D.細胞壁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關節(jié)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把兩塊骨牢固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是結構②
B.骨與骨通過關節(jié)等方式相連形成骨骼
C.結構②是骨骼肌
D.脫臼是指結構①從結構④中脫落出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研究所利用某種新型抗生素對一種致病菌多次用藥實驗的效果曲線圖,下列解釋不符合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是( 。
A. 由圖中波動的曲線可知,該病菌一直存在抗藥性變異
B. 抗生素淘汰了不具有抗藥性的病菌個體
C. 該病菌產生抗藥性變異是為了適應存在抗生素的環(huán)境
D. 具有抗藥性變異的病菌個體能夠大量繁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