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已知拋物線y=x2+mx+nx軸相交于點A、B兩點,過點B的直線y=x+b交拋物線于另一點C(-5,6,點D是線段BC上的一個動點(點D與點B、C不重合),作DEAC,交該拋物線于點E

1)求m,n,b的值;

2)求tanACB;

3)探究在點D運動過程中,是否存在∠DEA=45°,若存在,則求此時線段AE的長;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答案】(1)m=1,n=;(2;(3

【解析】分析:(1)由點C的坐標利用待定系數(shù)法即可求出一次函數(shù)解析式中的常數(shù)項b,再令一次函數(shù)解析式中y=0求出x值,由此可得出點B的坐標,由點B、C的坐標利用待定系數(shù)法即可求出二次函數(shù)解析式中的系數(shù)m、n;

(2)過點CCF⊥x軸于點F,過點AAG⊥BC于點G,由二次函數(shù)解析式可求出交點A、B的坐標,由點B、C、A點的坐標,可找出線段CF、BF、AF、BA的長,通過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找出BG、AG、BC的長,再根據(jù)正切的計算公式即可得出結論;

(3)假設存在,連接AE,過點EEMx軸于點M,通過角的計算得出∠BAE=BDE=BCA,設出點E的坐標,根據(jù)(2)的結論tanACB=,即可得出關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結論.

詳解:(1)∵直線y=x+b經(jīng)過點C(5,6) ∴b=1

∵Bx軸上,且在直線y=x+b ∴B(1,0)

∵拋物線y=x2+mx+nB(10)、C(56)

m=1,n=

(2)CF⊥x軸于F,作AG⊥BCG

∴F(5,0)

∵拋物線y=x2+mx+nx軸交于A、B

A(3,0) B(1,0)CF=BF=6,AF=2,AB=4∴∠CBF=45°,BC=6,

BG=AG=2 CG=4

tanACB=

(3) ∵DE∥AC ∴∠BDE=∠BCA∵∠DEA=45° ∠DBA=45°

∴∠BAE=∠BDE=∠BCA

tanBAE=

Et, t2+t tanBAE=

t=0 E(0, ) AE=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已知AB是⊙O的弦,OB=2,B=30°,C是弦AB上任意一點(不與點A、B重合),連接CO并延長CO交⊙O于點D,連接AD

1AB=_____

2)當∠D=20°時,求∠BOD的度數(shù).

3)若ACDBCO相似,求AC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半徑為6cm ⊙O中,C,D為直徑AB 的三等分點,點E,F分別在AB兩側的半圓上,∠BCE =∠BDF = 60°,連結AE,BF.則圖中兩個陰影部分的面積和為 c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矩形ABCD中,AB=6,BC=4,過對角線BD中點O的直線分別交AB,CD邊于點E,F(xiàn).

(1)求證:四邊形BEDF是平行四邊形;

(2)當四邊形BEDF是菱形時,求EF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正方形中,,點在邊上,且.將沿對折至,延長交邊于點.連結.下列結論:①;②;③是正三角形;④的面積為90.其中正確的是______(填所有正確答案的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正方形ABCD中,點EF分別在BC,CD上,三角形AEF是等邊三角形,連接ACEFG,下列結論:①BE=DFAG=2GC,BE+DF=EF,SCEF=2SABE正確的有_____(只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中,,,上一點,且,過點分別作,,垂足分別是,下列結論:①;②的中點;③垂直平分;④;其中正確的個數(shù)為(

A. 1B. 2C. 3D. 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已知△ABC ,分別以AB 、AC 為邊在△ABC 的外部作等邊三角形ABD和等邊三角形ACE聯(lián)結DC 、BE 試說明DCBE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將連續(xù)的偶數(shù)24,6,8,如圖所示排列:

(1)求圖中十字框內5個數(shù)的和與中間的數(shù)16的倍數(shù)關系.

(2)若將十字框上下左右移動,可框住另外的五個數(shù),請說明這五個數(shù)的和與十字框最中間的數(shù)之間存在的關系.

(3)若將十字框上下左右移動,框住的五個數(shù)的和能等于2019嗎?若能,請寫出這五個數(shù);若不能,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