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已知:在△ABC中,AB=AC,BD是AC邊上的中線,AB=13,BC=10,
(1)求△ABC的面積;
(2)求tan∠DBC的值.
【答案】(1)60;(2).
【解析】
(1)作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AH并根據(jù)勾股定理求出,再根據(jù)三角形面積公式即可求解;
(2)方法一:作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AH并根據(jù)勾股定理求出,與BD交點為E,則E是三角形的重心,再根據(jù)三角形重心的性質求出EH,∠DBC的正切值即可求出.
方法二:過點A、D分別作AH⊥BC、DF⊥BC,垂足分別為點H、F,先根據(jù)勾股定理求出AH的長,再根據(jù)三角形中位線定理求出DF的長,BF的長就等于BC的,∠DBC的正切值即可求出.
解:(1)過點A作AH⊥BC,垂足為點H,交BD于點E.
∵AB=AC=13,AH⊥BC,BC=10
∴BH=5
在Rt△ABH中,AH==12,
∴△ABC的面積=;
(2)方法一:過點A作AH⊥BC,垂足為點H,交BD于點E.
∵AB=AC=13,AH⊥BC,BC=10
∴BH=5
在Rt△ABH中,AH==12
∵BD是AC邊上的中線
所以點E是△ABC的重心
∴EH==4,
∴在Rt△EBH中,tan∠DBC==.
方法二:過點A、D分別作AH⊥BC、DF⊥BC,垂足分別為點H、F.
∵AB=AC=13,AH⊥BC,BC=10
∴BH=CH=5
在Rt△ABH中,AH==12
∵AH⊥BC、DF⊥BC
∴AH∥DF,D為AC中點,
∴DF=AH=6,
∴BF=
∴在Rt△DBF中,tan∠DBC==.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校九年級有600名學生,在體育中考前進行了一次模擬體測.從中隨機抽取部分學生,根據(jù)其測試成績制作了下面兩個統(tǒng)計圖.請根據(jù)相關信息,解答下列問題:
(Ⅰ)本次抽取到的學生人數(shù)為 ,圖2中的值為 ;
(Ⅱ)求本次調查獲取的樣本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眾數(shù)和中位數(shù);
(Ⅲ)根據(jù)樣本數(shù)據(jù),估計該校九年級模擬體測中得12分的學生約有多少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校教學樓后面緊鄰著一個山坡,坡上面是一塊平地,如圖所示,BC∥AD,BE⊥AD,斜坡AB長為26米,斜坡AB的坡比為i=12:5,為了減緩坡面防山體滑坡,保障安全,學校決定對該斜坡進行改造,經地質人員勘測,當坡角不超過50°時,可確保山體不滑坡.
(1)求改造前坡頂?shù)降孛娴木嚯xBE的長;
(2)如果改造時保持坡腳A不動,坡頂B沿BC向左移11米到F點處,問這樣改造能確保安全嗎?(tan48.8°≈1.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發(fā)現(xiàn)問題)
(1)如圖1,已知△CAB和△CDE均為等邊三角形,D在AC上,E在CB上,易得線段AD和BE的數(shù)量關系是 .
(2)將圖1中的△CDE繞點C旋轉到圖2的位置,直線AD和直線BE交于點F.
①判斷線段AD和BE的數(shù)量關系,并證明你的結論;
②圖2中∠AFB的度數(shù)是 .
(探究拓展)
(3)如圖3,若△CAB和△CDE均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DEC=90°,AB=BC,DE=EC,直線AD和直線BE交于點F,分別寫出∠AFB的度數(shù),線段AD、BE間的數(shù)量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點E是矩形ABCD邊AB上一動點(不與點B重合),過點E作EF⊥DE交BC于點F,連接DF,已知AB=4cm,AD=2cm,設A,E兩點間的距離為xcm,△DEF面積為ycm2.
小明根據(jù)學習函數(shù)的經驗,對函數(shù)y隨自變量x的變化而變化的規(guī)律進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明的探究過程,請補充完整:
(1)確定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是 ;
(2)通過取點、畫圖、測量、分析,得到了x與y的幾組值,如表:
x/cm | 0 | 0.5 | 1 | 1.5 | 2 | 2.5 | 3 | 3.5 | … |
y/cm2 | 4.0 | 3.7 | 3.9 | 3.8 | 3.3 | 2.0 | … |
(說明:補全表格時相關數(shù)值保留一位小數(shù))
(3)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描出以補全后的表中各對對應值為坐標的點,畫出該函數(shù)的圖象;
(4)結合畫出的函數(shù)圖象,解決問題:當△DEF面積最大時,AE的長度為 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①,拋物線與軸交于,兩點(點位于點的左側),與軸交于點.已知的面積是.
(1)求的值;
(2)在內是否存在一點,使得點到點、點和點的距離相等,若存在,請求出點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3)如圖②,是拋物線上一點,為射線上一點,且、兩點均在第三象限內,、是位于直線同側的不同兩點,若點到軸的距離為,的面積為,且,求點的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直線y=﹣x+3與拋物線交于A、B兩點,點A在x軸上,點B的橫坐標為.動點P在拋物線上運動(不與點A、B重合),過點P作y軸的平行線,交直線AB于點Q.當PQ不與y軸重合時,以PQ為邊作正方形PQMN,使MN與y軸在PQ的同側,連結PM.設點P的橫坐標為m.
(1)求b、c的值.
(2)當點N落在直線AB上時,直接寫出m的取值范圍.
(3)當點P在A、B兩點之間的拋物線上運動時,設正方形PQMN的周長為C,求C與m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寫出C隨m增大而增大時m的取值范圍.
(4)當△PQM與坐標軸有2個公共點時,直接寫出m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一中和二中舉行數(shù)學知識競賽,參賽學生的競賽得分統(tǒng)計結果如下表:
學校 | 參賽人數(shù) | 平均數(shù) | 中位數(shù) | 方差 |
一中 | 45 | 83 | 86 | 82 |
二中 | 45 | 83 | 84 | 135 |
某同學分析上表后得到如下結論:.
①一中和二中學生的平均成績相同;
②一中優(yōu)秀的人數(shù)多于二中優(yōu)秀的人數(shù)(競賽得分85分為優(yōu)秀);
③二中成績的波動比一中小.
上述結論中正確的是___________. (填寫所有正確結論的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