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等腰△ABC的直角邊AB=BC=10cm,點P、Q分別從A、C兩點同時出發(fā),均以1cm/秒的相同速度作直線運動,已知P沿射線AB運動,Q沿邊BC的延長線運動,PQ與直線AC相交于點D,過P作PE⊥AC于點E.設(shè)P點運動時間為t.
①當(dāng)點P在線段AB上運動時,線段DE的長度是否改變?若不改變,求出DE的值;若改變,請說明理由.
下面給出一種解題的思路,你可以按這一思路解題,也可以選擇另外的方法解題.
解:過Q作QF⊥直線AC于點M
∵PE⊥AC于點E,QF⊥直線AC于點M
∴∠AEP=∠F=90°
(下面請你完成余下的解題過程)
②當(dāng)點P在線段AB的延長線上運動時,(1)中的結(jié)論是否還成立?請在圖2畫出圖形并說明理由.
(2)若將(1)中的“腰長為10cm的等腰直角△ABC”改為“邊長為a的等邊△ABC”時(其余條件不變),則線段DE的長度又如何?(直接寫出答案,不需要解題過程)
(3)若將(2)中的“等邊△ABC”改為“△ABC”(其余條件不變),請你做出猜想:當(dāng)△ABC滿足______條件時,(2)中的結(jié)論仍然成立.(直接寫出答案,不需要解題過程)

【答案】分析:(1)①求出AC的值,過Q作QF⊥AC交AC的延長線于F,根據(jù)AP=CQ=t和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AE=PE=QF=CF,根據(jù)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求出DE=DF,即可求出答案;②根據(jù)AAS證△APE和△CFQ全等,推出CF=AE,推出AC=EF即可;
(2)與①證法類似求出DE=DF,AE=CF=EF,推出EF=AC,代入求出即可;
(3)根據(jù)①的結(jié)論求出只要∠A=∠ACB時,就能推出AE=CF,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1)①線段DE的長度不變,
由勾股定理得:AC==10,
過Q作QF⊥AC交AC的延長線于F,
∵∠QCF=∠ACB=∠A=∠EPA=45°,AP=CQ=t,
∴AE=PE=QF=CF,
∵QF⊥AC,PE⊥AC,
∴QF∥PE,
=,
∴DE=DF=EF=(EC+CF)=(EC+AE)=AC=5
②成立,
理由是:在△AEP和△CFQ中
,
∴△AEP≌△CFQ,
∴AE=CF,
∴AC=AE+CE=CF+CE=EF,
由①知:DE=DF=EF,
∴DE=AC,
∴成立.

(2)與①證法類似:知DE=DF,EF=AC,
∴DE=a.

(3)當(dāng)∠A=∠ACB時,
∵∠DCF=∠ACB=∠A,
在△AEP和△CFQ中

∴△AEP≌△CFQ,
∴AE=CF,
∴AE+EC=CF+EC,
即AC=EF,
由①知ED=DF,
∴DE=AC,
∴故答案為:∠A=∠ACB.
點評:本題考查了等邊三角形性質(zhì),等腰三角形的性質(zhì),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質(zhì)和判定,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等知識點的運用,主要考查學(xué)生運用性質(zhì)進行推理,能根據(jù)證明過程得出證題規(guī)律和結(jié)果規(guī)律是解此題的關(guān)鍵,只要掌握證①的規(guī)律,此題就能迎刃而解.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已知等腰△ABC的底邊BC=10cm,且周長為36cm,那么它的面積是
 
c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8、已知等腰△ABC的兩條邊的長度是一元二次方程x2-6x+8=0的兩根,則△ABC的周長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等腰△ABC的周長32cm,底邊長12cm.則高AD=
 
cm;S△ABC=
 
c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4、已知等腰△ABC的一個底角為40°,則這個三角形的頂角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等腰△ABC的周長是16,底邊BC上的高AD的長是4,求這個三角形各邊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