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ABC是邊長為3的等邊三角形,△BDC是等腰三角形,且∠BDC120°.以點D為頂點作一個60°角,使其兩邊分別交AB于點M,交AC于點N,連接MN.

(1)求證:MNBMNC;

(2)△AMN的周長.

【答案】1)證明見解析;(26.

【解析】

1)先證明△BDF≌△CDN,得出∠BDF=∠CDN,DFDN,同時再證明△DMN≌△DMF,得出MNMFMBBFMBCN.

2)根據(jù)MNMBCN,得出△AMN的周長為AMANMNAMMBANCNABAC6.

解:(1)∵△BDC是等腰三角形,且∠BDC120°,∴∠BCD=∠DBC30°.

∵△ABC是等邊三角形,∴∠ABC=∠BCA60°,

∴∠DBA=∠DCA90°,

延長ABF,使BFCN,連接DF

SAS可證△BDF≌△CDN,

∴∠BDF=∠CDNDFDN,

∵∠MDN60°,∴∠FDM=∠BDM+∠CDN60°,

SAS可證△DMN≌△DMF,

MNMFMBBFMBCN

(2)(1)MNMBCN

∴△AMN的周長為AMANMNAMMBANCNABAC6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四邊形ABCD中,AB//CD,∠B=∠D.

(1)求證:四邊形ABCD為平行四邊形;

(2)若點P為對角線AC上的一點,PE⊥AB于E,PF⊥AD于F,且PE=PF,求證:四邊形ABCD是菱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已知:MON=30o,點A1、A2、A3 在射線ON上,點B1、B2、B3…..在射線OM上,A1B1A2. A2B2A3、A3B3A4……均為等邊三角形,若OA1=l,則A6B6A7 的邊長為【 】

A.6 B.12 C.32 D.6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近年來,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候總使用計算器是否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發(fā)展這一問題受到了廣泛關注,為此,某校隨機調查了n名學生對此問題的看法(看法分為三種:沒有影響,影響不大,影響很大),并將調查結果 繪制成如下不完整的統(tǒng)計表和扇形統(tǒng)計圖,根據(jù)統(tǒng)計圖表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問題:

n名學生對使用計算器影響計算能力的發(fā)展看法人數(shù)統(tǒng)計表

看法

沒有影響

影響不大

影響很大

學生人數(shù)(人)

40

60

m

1)求n的值;

2)統(tǒng)計表中的m=

3)估計該校1800名學生中認為影響很大的學生人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AB⊙O的直徑,PO⊥AB,PE⊙O的切線,交AB的延長線于點C,切點為E,AEPO于點F.

(1)求證:PEF是等腰三角形;

(2)在圖中,作EH⊥AB,垂足為H,作弦BD∥PC,交EH于點G.若EG=5,sinC=,求直徑AB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BC中,C=90°,AC=BC=2,將一塊三角板的直角頂點放在斜邊AB的中點P處,將此三角板繞點P旋轉,三角板的兩直角邊分別交射線AC、CB與點D、點E,圖,,是旋轉得到的三種圖形。

(1)觀察線段PD和PE之間的有怎樣的大小關系,并以圖為例,加以說明;

(2)PBE是否構成等腰三角形?若能,指出所有的情況(即求出PBE為等腰三角形時CE的長,直接寫出結果);若不能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菱形ABCD中,AB=1,∠A=60°,EFGH是矩形,矩形的頂點都在菱形的邊上.設AE=AH=x0x1),矩形的面積為S

1)求S關于x的函數(shù)解析式;

2)當EFGH是正方形時,求S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直線y=-x+2分別交x軸、y軸于點AB,點DBA的延長線上,OD的垂直平分線交線段AB于點C.若OBCOAD的周長相等,則OD的長是( )

A. 2B. 2C. D. 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小玲和弟弟小東分別從家和圖書館同時出發(fā),沿同一條路相向而行,小玲開始跑步中途改為步行,到達圖書館恰好用30min.小東騎自行車以300m/min的速度直接回家,兩人離家的路程y(m)與各自離開出發(fā)地的時間x(min)之間的函數(shù)圖象如圖所示

(1)家與圖書館之間的路程為多少m,小玲步行的速度為多少m/min;

(2)求小東離家的路程y關于x的函數(shù)解析式,并寫出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3)求兩人相遇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