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已知直線l1∥l2 , 直線l3和直線l1、l2交于點C和D,點P是直線l3上一動點
(1)如圖1,當點P在線段CD上運動時,∠PAC,∠APB,∠PBD之間存在什么數(shù)量關系?請你猜想結論并說明理由.
(2)當點P在C、D兩點的外側運動時(P點與點C、D不重合,如圖2和圖3),上述(1)中的結論是否還成立?若不成立,請直接寫出∠PAC,∠APB,∠PBD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不必寫理由.

【答案】
(1)解:∠APB=∠PAC+∠PBD,

如圖1,過點P作PE∥l1,

∴∠APE=∠PAC,

∵l1∥l2,

∴PE∥l2

∴∠BPE=∠PBD,

∴∠APE+∠BPE=∠PAC+∠PBD,

∴∠APB=∠PAC+∠PBD;


(2)解:不成立,

如圖2:∠PAC=∠APB+∠PBD,

理由:過點P作PE∥l1

∴∠APE=∠PAC,

∵l1∥l2

∴PE∥l2,

∴∠BPE=∠PBD,

∵∠APB=∠APE﹣∠BPE=∠PAC﹣∠PBD,

∴∠PAC=∠APB+∠PBD;

如圖3:∠PBD=∠PAC+∠APB,

理由:過點P作PE∥l1,

∴∠APE=∠PAC,

∵l1∥l2,

∴PE∥l2,

∴∠BPE=∠PBD,

∵APB=∠BPE﹣∠APE=∠PBD﹣∠PAC,

∴∠PBD=∠PAC+∠APB.


【解析】(1)過點P作PE∥l1 , 根據平行線的性質即可得到,∠APE=∠PAC,∠BPE=∠PBD,根據∠APE+∠BPE=∠PAC+∠PBD,可得∠APB=∠PAC+∠PBD;(2)根據(1)的方法,過點P作PE∥l1 , 根據平行線的性質,可得∠APE=∠PAC,∠PBD=∠BPE,圖2中根據∠APB=∠APE﹣∠BPE,可得∠PAC=∠APB+∠PBD;圖3中,根據∠APB=∠BPE﹣∠APE,可得∠PBD=∠PAC+∠APB.
【考點精析】認真審題,首先需要了解平行線的性質(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52.42°=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填寫推理理由: 如圖,CD∥EF,∠1=∠2,求證:∠3=∠ACB.
證明:∵CD∥EF,
∴∠DCB=∠2
∵∠1=∠2,∴∠DCB=∠1.
∴GD∥CB
∴∠3=∠AC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并補充下面推理過程:
(1)如圖1,已知點A是BC外一點,連接AB,AC.求∠BAC+∠B+∠C的度數(shù). 解:過點A作ED∥BC,所以∠B= ,∠C=
又因為∠EAB+∠BAC+∠DAC=180°.
所以∠B+∠BAC+∠C=180°.
(2)如圖2,已知AB∥ED,求∠B+∠BCD+∠D的度數(shù).
(3)已知AB∥CD,點C在點D的右側,∠ADC=70°,BE平分∠ABC,DE平分∠ADC,BE,DE所在的直線交于點E,點E在AB與CD兩條平行線之間. Ⅰ.如圖3,點B在點A的左側,若∠ABC=60°,則∠BED的度數(shù)為 °.
Ⅱ.如圖4,點B在點A的右側,且AB<CD,AD<BC.若∠ABC=n°,則∠BED的度數(shù)為 °.(用含n的代數(shù)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菱形ABCD中,AEBC , AFCD , 且E , F分別為BCCD的中點,求∠EA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數(shù)據3,6,7,4,x的平均數(shù)是5,則這組數(shù)據的中位數(sh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若函數(shù)y=kx2-6x+3的圖象與x軸只有一個交點,則k=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O的直徑為8cm,P為直線l上一點,OP4cm,那么直線l與⊙O的公共點有( 。

A.0B.1C.2D.1個或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多項式乘法中不能用平方差公式計算的是(
A.(2x2y﹣1)(﹣2x2﹣1)
B.(a3﹣b3)(b3﹣a3
C.(a+b)(a﹣b)
D.(a2+b2)(b2﹣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