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杠桿自身有重力,實驗前先要調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是為了便于從杠桿上測量出力臂的長度;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可知在B位置掛鉤碼的個數(shù);
(2)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來判斷各增加一個鉤碼后的情況;
(3)當彈簧測力計斜著拉時,其力臂小于杠桿長,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分析出答案;
(4)研究杠桿的平衡,需要有動力和阻力但力多了增加了難度,且不易得出結論來;
(5)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動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阻力臂.
解答 解:(1)杠桿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時,杠桿本身才與豎直方向下的重力方向垂直,此時的力臂正好在杠桿上,測量起來非常方便,同時,杠桿自身重力作用線過支點,還可以消除杠桿重力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設每只鉤碼的重力G,杠桿每一格的長度為L,
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2G×2L=nG×L,解得n=4,所以應在杠桿b處應掛的鉤碼數(shù)是4個;
(2)各增加一個鉤碼后,左側:(2+1)G×2L=6GL,
右側:(4+1)G×L=5GL,
左側力與力臂的乘積大于右側力與力臂的乘積,左側下沉;
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3)當彈簧測力計在圖乙所示的C位置斜向下拉時,測力計拉力的力臂小于4格,即L1<4L,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得2N×2L=F×L1,即F=$\frac{2N×2L}{{L}_{1}}$,因為L1<4L,所以F>1N.
(4)在丙圖中,力和力臂數(shù)目過多,增加了實驗的難度,且不易得出結論來,所以不易采用D的方式.
(5)“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是在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動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豎直方向的條件下得出的,也就是實驗過程中沒有改變動力或阻力的方向.故A、C、D錯誤,選項B正確.
故答案為:
(1)4;(2)左;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3)大于;測力計拉力的力臂小于4格;
(4)D;(5)B.
點評 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就是力臂,因此在此實驗中我們應調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以便直接讀出力臂.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時間/min | 0 | 1 | 2 | 3 | 4 |
溫度/℃ | 75 | 78 | 81 | 85 | 89 |
時間/min | 5 | 6 | 7 | 8 | 9 |
溫度/℃ | 92 | 95 | 97 | 98 | 98 |
時間/min | 10 | 11 | 12 | ||
溫度/℃ | 98 | 98 | 9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