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束光斜射到水面上,請在圖乙中畫出反射光線及折射光線的大致光路.

分析 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在界面上會同時發(fā)生反射和折射,依據(jù)光發(fā)生反射和折射時,反射角與入射角,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畫出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即可.

解答 解:法線已畫出,在法線的右側、界面上方,依據(jù)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畫出反射光線;再在水中、法線的右側,依據(jù)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畫出折射光線.
如圖所示:

點評 作光路圖時一定要注意:反射光線、折射光線都應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注意角度的變化,法線要用虛線,要用箭頭標出光的傳播方向.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2.為了探究物體的浮沉條件,實驗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彈簧測力計、量筒、燒杯、金屬塊、木塊、細線、水及其他簡單輔助器材.
(1)第一小組:探究金屬塊的下沉條件.實驗中,他們用兩種方法測量了物體受到的浮力:方法1:稱重法.測量過程及示數(shù)如圖(甲)所示,則金屬塊所受的浮力為0.2N.

方法2:阿基米德原理法.測量過程與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讀出排開水的體積,根據(jù)F=GVg可計算出浮力為0.2N.
(2)第二小組:探究蠟塊上浮的條件.要測量蠟塊浸沒時的浮力,你準備選用上述兩方法中的方法2(選填“1”或“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一個盛水的平底茶杯,杯的質(zhì)量,50g,水的質(zhì)量為400g,底面積為50cm2,放在水平桌面上,杯子和水所受的重力為4.5N,杯子對桌面的壓強為900Pa,若杯中水深12cm,則水對杯底的壓強為1200Pa,由計算判斷杯子的形狀是上細下粗(選填“上下等粗”、“上粗下細”或“上細下粗”),計算中近似處理的地方是判斷杯子的形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0.如圖甲所示,電源電壓保持不變,閉合開關S,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從n點滑到m點的過程中,兩電壓表示數(shù)隨電流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圖乙中ab是表示電壓表V1的示數(shù)隨電流變化的圖象
B.R2的阻值為4Ω
C.滑片從n點滑到m點的過程中,電源消耗的最大功率是10W
D.滑片在n點時,5s內(nèi)電阻R消耗的電能是5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近年來,頻頻發(fā)生輪船的翻沉事件,以下是關于此類事件的一些材料信息,請你模仿樣例格式,從材料原文中摘抄出涉及到物理知識的內(nèi)容,并寫出相應的物理知識或規(guī)律.
救援隊抵達輪船翻沉現(xiàn)場后,首先進行水下摸索搜救工作,潛水員進入深水區(qū)時,需穿戴好潛水裝備;之后救援隊利用多臺裝有多個滑輪組的起吊機器,把船體打撈出水面;在清理船艙時,搜救員利用重錘砸開損壞變形的門窗,用撬棒撬開堵塞通道的重物;為了進一步進行水下搜索,救援隊利用起吊機器把船體脫離出事水域.
專家建議:如果乘客意外落水,一定要穿好救生衣迅速離開船體,以防被旋渦再次吸入船只;同時應仰起頭,保持身體傾斜,借助救生衣的強大浮力,慢慢浮出水面;浮上水面后,不要將手舉出水面,要放在水下劃水,使頭部保持在水面以上.
序號材料原文物理知識或規(guī)律
樣例潛水員進入深水區(qū)時,需穿戴好潛水裝備深度越深,液體壓強越大
救援隊利用多臺裝有多個滑輪組的起吊機器,把船體打撈出水面滑輪組可以省力,也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用撬棒撬開堵塞通道的重物撬棒是一個省力杠桿,能夠省力
不要將手舉出水面,要放在水下劃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聲音在下列物質(zhì)中傳播最快的是( 。
A.真空B.空氣C.鋼軌D.湖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4.一只鋁球體積20cm3,質(zhì)量是27g,問:
(1)該球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
(2)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1.如圖所示,小王站在高3m、長6m的斜面上,將重200N的木箱沿斜面勻速從底端拉上頂端,拉力大小恒為125N.求:
(1)小王對物體做的有用功;
(2)小王做的額外功;
(3)斜面的機械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會融化成雨滴,主要是通過熱傳遞改變物體內(nèi)能
B.腌制鴨蛋的過程中,鹽進入鴨蛋是擴散現(xiàn)象
C.熱機一個工作循環(huán)內(nèi),包含四個沖程,活塞往復兩次,飛輪轉兩周
D.永動機不能一直工作下去是因為違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