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塊AB疊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作勻速直線運動,此時木塊B所受的摩擦力為 N;若將A、B緊靠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A使它們一起勻速運動(如圖乙所示),則推力F2= N

【答案】0;12

【解析】在甲圖中,物體A、B12N的水平拉力F1 作用下,一起作勻速直線運動,因此,A、B都受到平衡力作用,而物體B在物體A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沒有發(fā)生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所以物體B不受摩擦力,即摩擦力為0;物體A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即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也為12N;在乙圖中,若將A、B緊靠著放在水平桌面上,接觸的粗糙程度不變,壓力也不變,因此摩擦力也不變,使它們一起勻速運動,因此推力與此時的摩擦力為一對平衡力,推力的大小也為12N。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騎自行車是一項很好的鍛煉活動,如圖所示下列有關(guān)自行車及騎自行車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騎自行車水平勻速行駛時人對車的壓力和車對人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B自行車的輪胎上刻有較深的花紋是為了增大摩擦

C停止蹬車,車還能繼續(xù)向前運動,是因為車受到慣性力的作用。

D將坐墊做的較寬,是為了減小人對坐墊的壓力,從而減小壓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實驗中:設(shè)計組裝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老師指出實驗桌面越光滑越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中保持F1與F2相等,用手將小車扭轉(zhuǎn)一個角度,松手后,小車將無法在此位置平衡。實驗中設(shè)計這一步驟的目的是為了探究二力平衡時,兩個力必須滿足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某同學(xué)將一根長0.5米的輕質(zhì)杠桿的中點放在支架上,在杠桿A點處掛一個質(zhì)量為0.3千克的物體甲,在B處掛一個質(zhì)量為0.2千克的物體乙(圖中未畫出),發(fā)現(xiàn)杠桿不能水平平衡。

(1)甲物體的重力

(2)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該同學(xué)思考了兩種方案:

A:將甲和乙兩物體同時向靠近支點方向移動相同的距離ΔL

B:將甲和乙兩物體同時向遠離支點方向移動相同的距離ΔL

其中可行的方案是___________,請求出可行方案中的Δ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深夜時,正在播放的電視屏幕上常會出現(xiàn)“夜深了,請你把電視的音量開小點”的字樣,從環(huán)境保護的角度來分析,這是要從_____減弱噪聲,從樂音的角度來分析,這是要減小聲音的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哪些現(xiàn)象屬于升華現(xiàn)象( )
A.放在木箱中的樟腦球過一段時間會變小
B.夏天清晨,草地上常有露水
C.灑在地上的水變干了
D.放在冷凍室的鮮肉變硬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去商場購物,自動扶梯將他從一樓勻速送上二樓,在這個過程中( )
A.勢能增大,動能不變,機械能增大
B.勢能不變,動能增大,機械能增大
C.勢能不變,動能不變,機械能不變
D.勢能增大,動能增大,機械能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人站在豎直放置的穿衣鏡前4m處,若人向鏡移動1m,則此過程中像的大小(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移動后人離像的距離為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用彈簧測力計、正方體木塊、水平長木板、砝碼等器材“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實驗。

(1)如圖甲所示,用彈簧測力計拉木塊在水平長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由________可知,這時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2)小明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拉木塊進行了圖甲、乙所示的實驗操作,記錄數(shù)據(jù)為表中1、2,由此得到的結(jié)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表中第1和3兩次實驗中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不同的可能原因是 _____

A.兩次拉動速度不同 B.兩次木塊對木板的壓力不同

C.木塊正面和側(cè)面的接觸面積不同 D.木塊正面和側(c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

(4)采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時,發(fā)現(xiàn)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不穩(wěn)定,很難讀數(shù),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為解決上述問題,小麗對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用圖丙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解決了上述問題,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