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據實驗Ⅰ中三組物質不同之處判斷實驗目的;
(2)結合圖2可知,NaCl用量達到0.125 mol時,溶液達到沸騰狀態(tài),再增加NaCl的用量時,溫度不再發(fā)生變化;
(3)根據圖2當加入0.06 mol NaCl時記錄的溫度進行判斷;
(4)根據鎂粉、鐵粉與NaCl水溶液共同構成了原電池的角度進行分析.
解答 解:(1)實驗1中三組物質不同之處在于鎂的狀態(tài),故實驗Ⅰ是研究的是鎂的表面積與速率的關系,故D正確;對照試驗中其它因素必須完全相同,則鐵粉的物質的量n1=0.10,
故答案為:D;0.10;
(2)根據圖2可知,NaCl用量達到0.125 mol時,溶液已經達到沸騰狀態(tài),當NaCl的用量再增加時,溫度不再發(fā)生變化,所以無需再做,所以C正確,
故答案為:C;
(3)由圖2可見,當加入0.06 mol NaCl時,第15 min記錄的溫度升高值在42℃左右,所以則第15min時混合物的溫度最接近于:42℃+20℃=62℃,則D正確,
故答案為:D;
(4)鎂粉、鐵粉與NaCl水溶液共同構成了原電池,大大促進了Mg的反應,加快了反應的速率,
故答案為:鎂粉、鐵粉與NaCl的水溶液構成了原電池,加快了反應速率.
點評 本題考查了探究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題目難度中等,注意掌握溫度、固體表面積、濃度等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4)中注意構成原電池后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試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及化學實驗能力.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氨基酸既顯酸性又顯堿性 | |
B. | 可用碘水檢驗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 |
C. | 變質的油脂有難聞的氣味,是由于油脂發(fā)生了水解反應 | |
D. | 纖維素水解和淀粉水解得到的最終產物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氫氧化鈉是離子化合物,該物質中只存在離子鍵 | |
B. | 干冰在升華的過程中,只需要克服分子間作用力 | |
C. | 12 C與 13 C由于核外電子排布不同,所以屬于同位素 | |
D. | 在 N2、CO2 和 SiO2 三種物質中,都存在共價鍵,它們都是由分子構成的物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