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某實驗小組用0.50mol/L NaOH溶液和0.50mol/L H2SO4溶液進行中和熱的測定:
Ⅰ.配制0.50mol/L NaOH溶液
(1)若實驗中大約要使用245mL NaOH溶液,則至少需要稱量NaOH固體5.0g.
(2)從表圖中選擇稱量NaOH固體所需要的儀器(填序號)abe.
名稱托盤天平(帶砝碼)小燒杯坩堝鉗玻璃棒藥匙量筒
儀器
序號abcdef
Ⅱ.測定中和熱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寫出稀硫酸和稀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表示中和熱的熱化學方程式(中和熱數(shù)值57.3kJ/mol):$\frac{1}{2}$H2SO4(aq)+NaOH(aq)═$\frac{1}{2}$Na2SO4(aq)+H2O(l)△H=-57.3kJ/mol
(2)取50mL NaOH溶液和30mL硫酸進行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①請?zhí)顚懴卤碇械目瞻祝?br />
實驗次數(shù)
溫度
起始溫度t1/℃終止溫度t2/℃平均溫度差
(t2-t1)/℃
H2SO4NaOH平均值
126.226.026.130.1
227.027.427.233.3
325.925.925.929.8
426.426.226.330.4
②近似認為0.50mol/L NaOH溶液和0.50mol/L H2SO4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熱容c=4.18J/(g•℃).則中和熱△H=-53.5kJ/mol(取小數(shù)點后一位).
③上述實驗結(jié)果的數(shù)值與57.3kJ/mol有偏差,產(chǎn)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acd.
a.實驗裝置保溫、隔熱效果差
b.在量取NaOH溶液的體積時仰視讀數(shù)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稀硫酸的小燒杯中
d.用溫度計測定NaOH溶液起始溫度后直接測定H2SO4溶液的溫度.

分析 Ⅰ.(1)根據(jù)公式m=nM=cVM來計算氫氧化鈉的質(zhì)量,但是沒有245mL的容量瓶;
(2)氫氧化鈉要在小燒杯中稱量,根據(jù)稱量固體氫氧化鈉所用的儀器來回答;
Ⅱ.(1)根據(jù)酸堿中和反應生成1mol液態(tài)水時放出57.3kJ的熱量書寫熱化學方程式;
(2)①先判斷溫度差的有效性,然后求出溫度差平均值;
②先根據(jù)Q=m•c•△T計算反應放出的熱量,然后根據(jù)△H=-$\frac{Q}{n}$kJ/mol計算出反應熱;
③a.裝置保溫、隔熱效果差,測得的熱量偏;
b.量取NaOH溶液的體積時仰視讀數(shù),會導致所量的氫氧化鈉體積偏大,放出的熱量偏高;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燒杯中,測得的熱量偏;
d.用溫度計測定NaOH溶液起始溫度后直接測定H2SO4溶液的溫度,硫酸的起始溫度偏高.

解答 解:Ⅰ.(1)沒有245mL的容量瓶,所以用250mL的容量瓶,需要稱量NaOH固體m=nM=cVM=0.5mol/L×0.25L×40g/mol=5.0g,
故答案為:5.0;
(2)氫氧化鈉要在小燒杯中稱量,稱量固體氫氧化鈉所用的儀器有天平、燒杯和藥匙,
故答案為:a b e;
Ⅱ.(1)已知稀強酸、稀強堿反應生成1mol液態(tài)水時放出57.3kJ的熱量,稀硫酸和氫氧化鋇鈉稀溶液都是強酸和強堿的稀溶液,則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frac{1}{2}$H2SO4(aq)+NaOH(aq)=$\frac{1}{2}$Na2SO4(aq)+H2O(l)△H=-57.3kJ/mol,
故答案為:$\frac{1}{2}$H2SO4(aq)+NaOH(aq)=$\frac{1}{2}$Na2SO4(aq)+H2O(l)△H=-57.3kJ/mol;
(2)4次溫度差分別為:4.0℃,4.1℃,3.9℃,4.1℃,4組數(shù)據(jù)都有效,溫度差平均值=$\frac{4.0℃+4.1℃+3.9℃+4.1℃}{4}$=4.0℃,
故答案為:4.0;
②50mL0.50mol/L氫氧化鈉與30mL0.50mol/L硫酸溶液進行中和反應生成水的物質(zhì)的量為0.05L×0.50mol/L=0.025mol,溶液的質(zhì)量為:80ml×1g/ml=80g,溫度變化的值為△T=4℃,則生成0.025mol水放出的熱量為Q=m•c•△T=80g×4.18J/(g•℃)×4.0℃=1337.6J,即1.3376KJ,所以實驗測得的中和熱△H=-$\frac{1.3376kJ}{0.025mol}$=-53.5 kJ/mol,
故答案為:-53.5kJ/mol;
③a.裝置保溫、隔熱效果差,測得的熱量偏小,中和熱的數(shù)值偏小,故a正確;
b.量取NaOH溶液的體積時仰視讀數(shù),會導致所量的氫氧化鈉體積偏大,放出的熱量偏高,中和熱的數(shù)值偏大,故b錯誤;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燒杯中,熱量散失,中和熱的數(shù)值偏小,故c正確;
d.用溫度計測定NaOH溶液起始溫度后直接測定H2SO4溶液的溫度,硫酸的起始溫度偏高,溫度差偏小,測得的熱量偏小,中和熱的數(shù)值偏小,故d正確;
故答案為:acd.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中和熱的測定,題目難度中等,涉及溶液的配制、熱化學方程式以及反應熱的計算,注意理解中和熱的概念、把握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以及測定反應熱的誤差等問題,試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學實驗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反應A(g)?2B(?)+C(g)-Q已達到平衡,假設A、C狀態(tài)始終保持不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混合氣體的質(zhì)量不變,說明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
B.縮小容器體積,重新達到平衡時,氣體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變或增大
C.在恒壓容器中升高溫度,氣體混合物中C%可能先增大后減小
D.在恒容容器中升高溫度,達到新平衡時,氣體的密度可能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1)硫酸的用途非常廣泛,可應用于下列哪些方面火山噴發(fā)所產(chǎn)生的硫黃可用于生產(chǎn)重要的化工原料硫酸.某企業(yè)用如圖1所示的工藝流程生產(chǎn)硫酸: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硫酸的用途非常廣泛,可應用于下列哪些方面BCD
A.橡膠的硫化
B.表面活性劑“烷基苯磺酸鈉”的合成
C.鉛蓄電池的生產(chǎn)
D.過磷酸鈣的制備
(2)為充分利用反應放出的熱量,接觸室中應安裝熱交換器(填設備名稱).吸收塔中填充有許多瓷管,其作用是增大三氧化硫與濃硫酸的接觸面,有利于三氧化硫的吸收.
(3)如果進入接觸室的混合氣(含SO2體積分數(shù)為7%、O2為11%、N2為82%)中SO2平衡轉(zhuǎn)化率與溫度及壓強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在實際生產(chǎn)中,SO2催化氧化反應的條件選擇常壓和450℃,而沒有選擇SO2轉(zhuǎn)化率更高的B或C點對應的反應條件,其原因分別是不選擇B點,因為壓強越大對設備的投資大,消耗的動能大,SO2原料的轉(zhuǎn)化率已是97%左右,再提高壓強,SO2的轉(zhuǎn)化率提高的余地很小,所以采用1個大氣壓、不選擇C點,因為溫度越低,SO2轉(zhuǎn)化率雖然更高,但催化作用受影響,450℃時,催化劑的催化效率最高,故不選C點.
(4)為使硫黃充分燃燒,經(jīng)流量計l通入燃燒室的氧氣過量50%;為提高SO2轉(zhuǎn)化率,經(jīng)流量計2的氧氣量為接觸室中二氧化硫完全氧化時理論需氧量的2.5倍;則生產(chǎn)過程中流經(jīng)流量計l和流量計2的空氣體積比應為6:5.假設接觸室中SO2的轉(zhuǎn)化率為95%,b管排出的尾氣中二氧化硫的體積分數(shù)為0.41%(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按0.2計).
(5)工業(yè)對硫酸廠尾氣的處理方法一般是用氨水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鐵及其化合物與生產(chǎn)、生活關(guān)系密切.t℃時,反應FeO(s)+CO(g)?Fe(s)+CO2(g)的平衡常數(shù)K=0.25,反應達到平衡時n(CO):n(CO2)=4:1.若在1L密閉容器中加入0.02mol FeO(s),并通入xmolCO,t℃時反應達到平衡.此時FeO(s)轉(zhuǎn)化率為50%,則x=0.0125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已知:SO2(g)+$\frac{1}{2}$O2(g)?SO3(g)△H=-98kJ/mol.某溫度下,向一體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0.2mol SO2和0.1mol O2,1min后達到平衡,壓強變?yōu)樵瓉淼?0%,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1min內(nèi)用O2表示的反應速率為0.03 mol•L-1•min-1
B.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數(shù)值為7.5
C.SO2的平衡轉(zhuǎn)化率為60%
D.降低溫度,SO2平衡濃度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煤基甲醇制取低碳烯烴技術(shù)(簡稱DMTO)”榮獲2014年度國家技術(shù)發(fā)明一等獎.DMTO技術(shù)主要包括煤的氣化、液化、烯烴化三個階段,相關(guān)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如下:
(i) 煤氣化制合成氣:C(s)+H2O(g)?CO(g)+H2(g)
(ii) 煤液化制甲醇:CO(g)+2H2(g)?CH3OH(g)
(iii)甲醇制取低碳烯烴:2CH3OH(g)?C2H4(g)+2H2O(g)△H=-11.72kJ•mol-1…(a)
3CH3OH(g)?C3H6(g)+3H2O(g)△H=-30.98kJ•mol-1…(b)
回答下列問題:
(1)已知:C(s)+CO2(g)═2CO(g)△H=+172.5kJ•mol-1,
CO(g)+H2O(g)═CO2(g)+H2(g)△H=-41.0kJ•mol-1
反應(i)能自發(fā)進行的條件是高溫(填“高溫”、“低溫”或“任何溫度”).
(2)反應(ii)中以氫碳[n(H2):n(CO)]投料比為2制取甲醇,溫度、壓強與CO的平衡轉(zhuǎn)化率關(guān)系如圖1.

①對于氣體參與的反應,表示平衡常數(shù)Kp時用氣體組分(B)的平衡壓強p(B)代替該氣體物質(zhì)的量濃度c(B),則A點時反應(ii)的Kp=0.16(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分壓=總壓×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
②比較P1小于P2,Kp(Q)等于Kp(R)(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工業(yè)上常以銅基催化劑,壓強5MPa,溫度275℃下發(fā)生反應(ii),CO轉(zhuǎn)化率可達到40%左右.為提高CO轉(zhuǎn)化率除了可以適當改變反應溫度和壓強外,還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升高溫度、增大壓強(寫出2個).
④若反應(ii)在恒容密閉容器內(nèi)進行,T1溫度下甲醇濃度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2所示;不改變其他條件,假定t2時刻迅速降溫到T2,t3時刻體系重新達到平衡.試在圖中畫出t2時刻后甲醇濃度隨時間變化趨勢圖(在圖2中標出t3).
(3)烯烴化階段:在常壓和某催化劑作用下,甲醇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及乙烯、丙烯等物質(zhì)的選擇性(指除了水蒸氣以外的產(chǎn)物中乙烯、丙烯等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與反應溫度之間的關(guān)系如圖3.為盡可能多地獲得乙烯,控制反應溫度為550℃的理由是550℃時甲醇的平衡轉(zhuǎn)化率仍處于較高水平且產(chǎn)物中乙烯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4.某化學小組擬采用如下裝置(夾持和加熱儀器已略去)來電解飽和食鹽水,并用電解產(chǎn)生的H2還原CuO粉末來測定Cu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同時檢驗氯氣的氧化性.

(1)為完成上述實驗,正確的連接順序為E 接A,B接C(填寫連接的字母).
(2)對硬質(zhì)玻璃管里的氧化銅粉末加熱前,需要的操作為檢驗氫氣的純度.
(3)若檢驗氯氣的氧化性,則乙裝置的a瓶中溶液及對應的現(xiàn)象是淀粉碘化鉀溶液,溶液變?yōu)樗{色.
(4)為測定Cu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設計了如下甲、乙兩個實驗方案精確測量硬質(zhì)玻璃管的質(zhì)量為a g,放入CuO后,精確測量硬質(zhì)玻璃管和CuO的總質(zhì)量為b g,實驗完畢后
甲方案:通過精確測量硬質(zhì)玻璃管和Cu粉的總質(zhì)量為c g,進而確定Cu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
乙方案:通過精確測定生成水的質(zhì)量d g,進而確定Cu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
①請你分析并回答:你認為不合理的方案及其不足之處是乙方案不合理,因為空氣中的CO2和H2O通過D口進入U型管,造成實驗誤差較大.
②按測得結(jié)果更準確的方案進行計算,Cu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frac{16(c-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恒溫恒容下,將2molA氣體和2molB氣體通入體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2A(g)+2B(g)?xC(g)+2D(g),2min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此時剩余1.2mol B,并測得C的濃度為1.2mo1•L-1
(1)從開始反應至達到平衡狀態(tài),生成C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6mol/(L.min).
(2)x=6.
(3)A的轉(zhuǎn)化率與B的轉(zhuǎn)化率之比為1:1.
(4)保持容器容積不變,向其中加入amolHe,則該反應的正反應速率為不變(填“增大”或“減小”或“不變”),平衡將不移動(填“正向移動”或“逆向移動”或“不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在物質(zhì)結(jié)構(gòu)研究的歷史上,首先提出原子結(jié)構(gòu)有核模型的科學家是( 。
A.湯姆生B.玻爾C.盧瑟福D.普朗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