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為了證明銅和稀硝酸反應產(chǎn)生一氧化氮氣體,某學校學生實驗小組設計了一個實驗,其裝置如下圖所示(加熱裝置與固定裝置均已略去),B為一個用金屬絲固定的干燥管,內(nèi)裝塊狀碳酸鈣固體;E為一個空的蒸餾燒瓶;F是可控制氣體流向,用于鼓入空氣的雙連打氣球。
(1)實驗時,先將B裝置下移,使碳酸鈣與稀硝酸接觸產(chǎn)生氣體,當C處產(chǎn)生白色沉淀時,立刻將B裝置上提,使之與稀硝酸分離。該組學生設計此步操作的目的為 。
(2)將A中銅絲放入稀硝酸中,給裝置A微微加熱,在裝置A中產(chǎn)生無色氣體,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裝置E中開始時出現(xiàn)淺紅棕色,用F向E中鼓入空氣后,可觀察到燒瓶E內(nèi)氣體顏色加深。假設裝置E的體積為66mL,空氣殘留量為10mL,要鼓入 mL的空氣才能將NO全部氧化(設氧氣占空氣體積的1/5,且所有氣體都在同溫同壓下)。
(4)一段時間后,C中白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 、 (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答案】(1)用碳酸鈣與稀硝酸反應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排出裝置中的空氣;
(2)3Cu+8HNO3=2Cu(NO3)2+2NO↑+4H2O (3)130;
(4)3NO2 +H2O=2H++2NO3-+NO 、 CaCO3+2H+=Ca2+ + CO2↑ + H2O
【解析】
試題分析:(1)由于裝置中含有空氣,而空氣能氧化NO,所以用碳酸鈣與稀硝酸反應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排出裝置中的空氣,防止干擾實驗。
(2)銅與稀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3Cu+8HNO3=2Cu(NO3)2+2NO↑+4H2O。
(3)裝置E的體積為66mL,空氣殘留量為10mL,則NO是56mL,其中氧氣的體積是2mL,根據(jù)方程式2NO+O2=2NO2可知消耗氧氣是28mL,因此通入的空氣中含有氧氣是26mL,則通入的空氣體積是26mL×5=130mL;
(4)NO2溶于水生成硝酸,硝酸能和碳酸鈣反應而是沉淀溶解,有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3NO2 +H2O=2H++2NO3-+NO、CaCO3+2H+=Ca2+ + CO2↑ + H2O。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工業(yè)制得的氮化鋁(AlN)產(chǎn)品中常含有少量Al4C3、Al2O3、C等雜質(zhì)。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分別測定氮化鋁(AlN)樣品中AlN和Al4C3的質(zhì)量分數(shù)(忽略NH3在強堿性溶液中的溶解)。
(1)實驗原理:①Al4C3與硫酸反應可生成CH4。
②AlN溶于強酸產(chǎn)生銨鹽,溶于強堿生成氨氣。
寫出Al4C3與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 。
(2)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3)實驗過程:
①連接實驗裝置,檢驗裝置的氣密性。稱得D裝置的質(zhì)量為yg,滴定管的讀數(shù)為amL
②稱取xgAlN樣品置于裝置B瓶中;塞好膠塞,關閉活塞K2、K3 ,打開活塞K1,通過分液漏斗加入稀硫酸,與裝置B瓶內(nèi)物質(zhì)充分反應。
③待反應進行完全后,關閉活塞K1,打開活塞K3 ,通過分液漏斗加入過量NaOH ,與裝置B瓶內(nèi)物質(zhì)充分反應。
④ (填入該步應進行的操作)。
⑤記錄滴定管的讀數(shù)為bmL,稱得D裝置的質(zhì)量為zg。
(4)數(shù)據(jù)分析:(已知:該實驗條件下的氣體摩爾體積為Vm L·mol-1)
①Al4C3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
②若讀取滴定管中氣體的體積時,液面左高右低,則所測氣體的體積 (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下同)。若分液漏斗和吸濾瓶間沒有用橡膠管連通,則所測氣體的體積 。
③AlN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二乙酸-1,4-環(huán)己二醇酯可以通過下列路線合成。請回答下列問題:
(1)反應①—④中,屬于取代反應的有 (填序號);
反應⑥—⑧中,屬于加成反應的有 (填序號)。
(2)寫出下列物質(zhì)的結構簡式:B ,C 。
(3)寫出下列反應的方程式
反應②: ;
反應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鋁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鋁土礦(主要成分為Al2O3,還含有Fe2O3、FeO、SiO2)中。工業(yè)上綜合利用鋁土礦的部分工藝流程如下。
(1)在濾液A中加入漂白液,目的是氧化除鐵,所得濾液B顯酸性。
該過程中涉及某氧化還原反應如下,請完成:
□Fe2++□ClO-+ = □Fe(OH)3↓+□C1-+ 。
(2)檢驗濾液B中是否還含有Fe2+的方法為: 。
(3)將濾液B中的鋁元素以沉淀形式析出,選用的最好試劑為 (填代號)。
a.氫氧化鈉溶液 b.硫酸溶液 c.氨水 d.二氧化碳
(4)由濾液B制備氯化鋁晶體涉及的操作為:邊滴加濃鹽酸邊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 (填操作名稱)、洗滌。
(5)濾渣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學式),其與NaOH固體焙燒制備硅酸鈉,可采用的裝置為 (填代號),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對三聯(lián)苯是一種有機合成的中間體。工業(yè)上合成對三聯(lián)苯的化學方程式為
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上述反應屬于取代反應
B. 對三聯(lián)苯的一氯取代物有3種
C. 1 mol對三聯(lián)苯在足量的氧氣中完全燃燒消耗21.5 mol O2
D. 對三聯(lián)苯分子中至少有16個原子共平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有機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區(qū)別
B.戊烷(C5H12)有兩種同分異構體
C.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雙鍵
D.糖類、油脂和蛋白質(zhì)均可發(fā)生水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以電石渣[主要成分為Ca(OH)2和CaCO3]為原料制備KClO3的流程如下:
(1)氯化過程控制電石渣過量,在75℃左右進行。氯化時存在Cl2與Ca(OH)2作用生成Ca(ClO)2的反應,Ca(ClO)2進一步轉(zhuǎn)化為Ca(ClO3)2,少量Ca(ClO)2 分解為CaCl2和O2。
① 生成Ca(ClO)2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② 提高Cl2轉(zhuǎn)化為Ca(ClO3)2的轉(zhuǎn)化率的可行措施有 (填序號)。
A.適當減緩通入Cl2速率
B.充分攪拌漿料
C.加水使Ca(OH)2完全溶解
(2)氯化過程中Cl2 轉(zhuǎn)化為Ca(ClO3)2的總反應方程式為6Ca(OH)2+6Cl2=Ca(ClO3)2+5CaCl2+6H2O
氯化完成后過濾。
① 濾渣的主要成分為 (填化學式)。
② 濾液中Ca(ClO3)2與CaCl2物質(zhì)的量之比n[Ca(ClO3)2] ∶n[CaCl2] 1∶5(填“>”、“<”或“=”)
(3)向濾液中加入稍過量KCl固體可將Ca(ClO3)2轉(zhuǎn)化為KClO3,若溶液中KClO3的含量為100gL-1,從該溶液中盡可能多地析出KClO3固體的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汽車尾氣里含有的NO氣體是由于內(nèi)燃機燃燒的高溫引起氮氣和氧氣反應:N2(g)+O2(g)2NO(g)ΔH >0,已知該反應在240℃,平衡常數(shù)K=64×10-4。請回答:
(1)某溫度下,向2 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N2和O2各1 mol,5分鐘后O2的物質(zhì)的量為0.5 mol,則N2的反應速率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定該反應是在恒容條件下進行,判斷該反應達到平衡的標志________ 。
A.消耗1 mol N2同時生成1 mol O2
B.混合氣體密度不變
C.混合氣體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變
D.2v正(N2)=v逆(NO)
(3)將N2、O2的混合氣體充入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中,下圖變化趨勢正確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號)。
(4)向恒溫恒容的密閉容器中充入等物質(zhì)的量的N2和O2,達到平衡狀態(tài)后再向其中充入一定量NO,重新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與原平衡狀態(tài)相比,此時平衡混合氣中NO的體積分數(shù)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5)該溫度下,某時刻測得容器內(nèi)N2、O2、NO的濃度分別為2.5×10-1 mol·L-1、4.0×10-2 mol·L-1和3.0×10-3 mol·L-1,此時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填“處于化學平衡狀態(tài)”、“向正反應方向進行”或“向逆反應方向進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足量的鋁分別與等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稀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放出的氣體體積在標準狀況下相等,則所取稀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比為 ( )
A. 1︰2 B. 3︰2 C. 3︰1 D. 6︰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