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溫下,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能溶解Al2O3的溶液:Na、K、HCO3NO3

B0.1 mol·L1Ca(ClO)2溶液:K、Na、I、Cl

C.能使甲基橙顯紅色的溶液:KFe2、Cl、NO3

D.加入KSCN顯紅色的溶液:Na、Mg2、Cl、SO42

 

D

【解析】A項中能溶解Al2O3的溶液呈酸性或堿性,但HCO3在酸性或堿性條件下均不能大量存在;B項中ClO具有強氧化性,可氧化I,二者不能大量共存;C項中能使甲基橙顯紅色的溶液為酸性溶液,在酸性條件下NO3具有強氧化性,能氧化Fe2,二者不能大量共存;D項中加入KSCN顯紅色的溶液中含有Fe3,可以與所給離子大量共存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高考化學二輪復習限時集訓 專題8電解質溶液練習卷A(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A、B、CD分別為NH4HSO4、Ba(OH)2、AlCl3、Na2CO3 4種物質中的1種,溶于水均完全電離,現(xiàn)進行如下實驗:

足量A溶液與B溶液混合共熱可生成沉淀甲和刺激性氣味氣體;

少量A溶液與C溶液混合可生成沉淀乙;

③A溶液與B溶液均可溶解沉淀乙,但都不能溶解沉淀甲。

請回答:

(1)A的化學式為________;室溫時,將pH相等的A溶液與D溶液分別稀釋10倍,pH分別變?yōu)?/span>ab,則a________b(“>”““<”)。

(2)加熱蒸干C溶液并灼燒,最后所得固體為________(填化學式)。

(3)C溶液與D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溶液中逐滴加入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NaOH溶液,滴加過程中水的電離平衡將________(正向”“逆向”)移動;最終所得溶液中各離子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沉淀甲的Kspx。將0.03 mol·L1A溶液與0.01 mol·L1B溶液等體積混合,混合溶液中酸根離子的濃度為________(用含x的代數(shù)式表示,混合后溶液體積變化忽略不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高考化學二輪復習限時集訓 專題6物質結構與元素周期律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C、Si、S、Cl 4種元素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在自然界中都能以游離態(tài)存在

B.兩兩結合形成的化合物都是共價化合物

C.氫化物的熱穩(wěn)定性比較:CH4<SiH4<H2S<HCl

D.最高價氧化物都能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酸,且酸性依次增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高考化學二輪復習限時集訓 專題4離子反應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A.向碳酸氫鈣溶液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溶液: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B.向偏鋁酸鈉溶液中通入過量二氧化碳氣體:AlO2CO22H2O=Al(OH)3HCO3

C.以石墨作電極電解氯化鋁溶液:2Cl2H2O2OHH2Cl2

D.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硫氣體:ClOSO2H2O=HClOHS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高考化學二輪復習限時集訓 專題4離子反應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粒子組是(  )

ApH1的溶液中:KCr2O72、CH3CH2OH、SO32

B.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Al3、Cu2、ClSO42

C.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K、NH4+、NO3Cl

D.水電離的c(H)1012 mol/L的溶液中:K、Ba2、NO3、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高考化學二輪復習限時集訓 專題17有機化學基礎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醛類是有機合成中的重要原料,特別是對有機物碳鏈增長起著重要的橋梁作用。

如醛類在一定條件下有如下反應:

CH3CHOBrCHCOOC2H5CH3CH3CHCHCOOC2H5OHCH3

CH3CHCOOHOH通過以下路線可合成(G):

1)反應的條件是 。

2B的結構簡式為 ,其核磁共振氫譜顯示分子內有3種不同環(huán)境的氫原子,其個數(shù)比為 。

3)反應的類型是 、 。

4D與足量的熱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5F的一種同分異構體能發(fā)生銀鏡反應,還能水解生成不含甲基的芳香化合物W,W的結構簡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高考化學二輪復習限時集訓 專題16物質結構與性質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簡答題

硼元素在化學中有很重要的地位。硼的化合物在農(nóng)業(yè)、醫(yī)藥等方面用途很廣。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與B元素同主族的Ga元素的基態(tài)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原子結構的角度分析,B、N、O元素的第一電離能由大到小的順序為________。

2)立方氮化硼可利用人工方法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合成,屬于超硬材料。同屬原子晶體的氮化硼(BN)比晶體硅具有更高硬度和耐熱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BF3分子中中心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是________SiF4粒子的空間構型是________。又知若有d軌道參與雜化,能大大提高中心原子成鍵能力。試解釋為什么BF3SiF4水解的產(chǎn)物中,除了相應的酸外,前者生成BF4-后者卻是生成SiF6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學家發(fā)現(xiàn)硼化鎂在39 K時呈超導性,在硼化鎂晶體的理想模型中,鎂原子和硼原子是分層排布的,一層鎂一層硼相間排列。圖是該晶體微觀空間中取出的部分原子沿z軸方向的投影,白球是鎂原子投影,黑球是硼原子投影,圖中的硼原子和鎂原子投影在同一平面上。根據(jù)圖示確定硼化鎂的化學式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高考化學二輪復習限時集訓 專題14綜合實驗與探究練習卷B(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硫代硫酸鈉(Na2S2O3)可由亞硫酸鈉和硫粉通過化合反應制得。已知: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穩(wěn)定存在。

1)某研究小組設計的制備Na2S2O3·5H2O的裝置和部分操作步驟如下。

.打開K1關閉K2,向圓底燒瓶中加入足量濃硫酸,加熱。

.C中混合液被氣流攪動,反應一段時間后,硫粉的量逐漸減少,當C中溶液的pH 接近7時,打開K2,關閉K1即停止C中的反應,停止加熱。

.過濾C中的混合液。

.將濾液經(jīng)過 、 、過濾、洗滌、烘干,得到產(chǎn)品Na2S2O3·5H2O

①Ⅱ中,C中溶液的pH接近7時即停止C中的反應的原因是 (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②Ⅳ中,操作步驟是 。

裝置B中盛放的試劑是(填化學式) 溶液。

有一小組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二氧化硫氣體產(chǎn)生緩慢以致后續(xù)現(xiàn)象不明顯,但又不存在氣密性問題,請你推測可能的原因 。

2)常用Na2S2O3溶液測定廢水中Ba2的濃度,步驟如下:取廢水25.00 mL,控制適當?shù)乃岫燃尤胱懔?K2Cr2O7溶液,得BaCrO4沉淀;過濾、洗滌后,用適量稀鹽酸溶解,此時CrO42-全部轉化為Cr2O72-;再加過KI溶液,充分反應后得混合溶液V mL,將其平均分成4等份,加入淀粉溶液作指示劑,用0.001 0 mol·L1 Na2S2O3溶液進行滴定,反應完全時,相關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所示:

編號

1

2

3

4

消耗Na2S2O3標準

 

 

 

 

溶液的體積/mL

18.02

17.98

18.00

20.03

 

部分反應離子方程式為:

Cr2O72-6I14H=2Cr33I27H2O;

I22S2O32-=2IS4O62-。

則判斷達到滴定終點的現(xiàn)象是 ,廢水中Ba2的物質的量濃度 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高考化學二輪復習限時集訓 專題12有機物的結構與性質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與有機物的結構、性質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聚氯乙烯、油脂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烴,煤經(jīng)過分餾可制得焦炭、煤焦油等產(chǎn)品

C淀粉、纖維素的組成都可以用(C6H10O5n表示,二者互為同分異構體

D乙酸和乙醇可以發(fā)生酯化反應,又都可以與鈉發(fā)生置換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