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圖A:圖A中曲線a表示染色體的著絲點與紡錘絲的相應(yīng)極之間的平均距離,b曲線代表分裂后期染色體之間的距離.
分析圖B:圖B表示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其中①-②表示分裂間期、前期和中期;②-③表示分裂前期;③-④表示分裂中期;④-⑤表示分裂后期;⑤-⑥表示分裂末期.
解答 解:(1)圖A中曲線a表示染色體的著絲點與紡錘絲的相應(yīng)極之間的平均距離為20μm,所以進行分裂的該細胞的長度約是20×2=40μm.圖A中曲線a表示染色體的著絲點與紡錘絲的相應(yīng)極之間的平均距離,則10時染色體的著絲點與紡錘絲的相應(yīng)極之間的平均距離逐漸縮小,表明此時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在紡錘絲的牽引下均勻地移向兩極,染色體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大,因此曲線b表示分裂后期染色體之間的距離,圖A中a曲線距離減小的原因是紡錘絲牽引染色體移向細胞兩極.
(2)第10分鐘時,染色體的著絲點與紡錘絲的相應(yīng)極之間的平均距離開始逐漸縮小,說明此時細胞分裂進入后期,相當于B圖曲線的標號為④,此期的典型特點是著絲點一分為二 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成兩個子染色體,在紡錘絲牽引下移向細胞兩極.
故答案為:
(1)分裂后期染色體之間的距離 紡錘絲牽引染色體移向細胞兩極
(2)10 ②③著絲點一分為二 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成兩個子染色體,在紡錘絲牽引下移向細胞兩極
點評 本題結(jié)合曲線圖,考查細胞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要求考生識記細胞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掌握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規(guī)律,能正確分析題圖,并能結(jié)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分組 | 有機物投放量 (kg) | 葉綠素含量 (mg/m2葉) | C5轉(zhuǎn)變?yōu)镃3 效率 | 總光合速率(mgCO2/h) |
甲 | 0 | 0.80 | 20% | 2.69 |
乙 | 20 | 2.37 | 41% | 4.46 |
丙 | 40 | 4.65 | 82% | 8.9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黑龍江雙鴨山第一中學高二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對下列各圖所表示的生物學意義的描述,正確的是
A.甲圖中每對基因的遺傳都遵守自由組合定律
B.乙圖細胞是處于有絲分裂后期的細胞,該生物正常體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為8條
C.丙圖家系中男性患者明顯多于女性患者,該病最有可能是伴X隱性遺傳病
D.丁圖表示某果蠅染色體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W、aXW、AY、aY四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發(fā)生了光能轉(zhuǎn)變成變成活躍化學能的過程 | |
B. | ②發(fā)生了活躍化學能轉(zhuǎn)變成穩(wěn)定化學能的過程 | |
C. | ③發(fā)生了穩(wěn)定化學能轉(zhuǎn)變成活躍化學能的過程 | |
D. | ④過程為活躍化學能轉(zhuǎn)變成熱能散失的過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甲圖中②和④時期都可發(fā)生基因 A 與 A 的分離和A 與 a 的分離 | |
B. | 乙圖中不含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有b、c、e | |
C. | 乙圖中位于Ⅰ階段的細胞有 b、d、e | |
D. | 孟德爾遺傳定律發(fā)生于甲圖中的④階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對于多細胞生物來說,細胞的衰老就是個體的衰老 | |
B. | 已經(jīng)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 |
C. | 細胞凋亡是一種非正常死亡 | |
D. | 癌變的細胞中遺傳物質(zhì)沒有發(fā)生變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