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為了研究在大豆種子萌發(fā)和生長過程中糖類和蛋白質的相互關系,某研究小組在25℃、黑暗、無菌、濕潤的條件下萌發(fā)種子,然后測定在不同時間種子和幼苗中相關物質的含量,結果如圖所示:

(1)在觀察時間內,圖中可溶性糖含量的變化是
 
,萌發(fā)前營養(yǎng)物質主要儲存在大豆種子的
 
中,此結構最初由
 
發(fā)育而來.
(2)上圖表明:糖類和蛋白質之間的關系是
 
.糖類在
 
過程中產生一些中間產物,可以通過
 
作用生成相對應的
 

(3)如果在同樣條件下繼續(xù)培養(yǎng),預測如圖曲線的最終變化趨勢是
 
,其原因是
 

Ⅱ.在上述定量測定之前,進行了蛋白質含量變化的預測實驗,請?zhí)畛鋵嶒炘恚慌袛鄬嶒灢襟E中劃線部分是否正確,并更正錯誤之處;寫出實驗結果.
(1)實驗原理:蛋白質
 
.其顏色深淺與蛋白質含量成正比.
(2)實驗步驟:
①將三份等量大豆種子分別萌發(fā)l、5、9天后取出,各加入適量蒸餾水,研碎、提取、定容后離心得到蛋白質制備液;
②取3支試管,編號l、2、3,分別加入等量的萌發(fā)1、5、9天的蛋白質制備液;
③在上述試管中各加入等量的
雙縮脲試劑A和B(按比例配置)的混合液
a
,振蕩均勻后,
在沸水浴中加熱觀察
b
顏色變化.
a:
 

b:
 

(3)實驗結果:
 
考點:糖類的種類和作用的綜合
專題:
分析:本題從曲線圖分析大豆種子萌發(fā)和生長過程中糖類和蛋白質的相互關系,理解和其他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并對蛋白質鑒定實驗方案做出恰當?shù)脑u價和修訂.
解答: 解:Ⅰ、(1)分析圖中曲線可看出:可溶性糖先上升,后保持相對穩(wěn)定.大豆個體發(fā)育的起點是受精卵,受精卵發(fā)育成胚(包括胚芽、子葉、胚軸和胚根四部分),受精極核發(fā)育成胚乳的過程中,營養(yǎng)物質被子葉吸收,故大豆的營養(yǎng)物質主要貯存在子葉中.
(2)據(jù)圖分析,總糖量下降,蛋白質的量上升,可推測糖可以轉化成蛋白質.這一轉化過程發(fā)生在糖類氧化分解的過程中,某些中間產物,如丙酮酸等經過轉氨基作用生成相應的非必需氨基酸.
(3)由于培養(yǎng)條件是無光,萌發(fā)的種子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自身所含有的有機物會逐漸下降,表現(xiàn)為曲線下降.
Ⅱ、(1)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作用產生紫色反應,可利用顏色深淺判斷蛋白質含量.雙縮脲試劑的使用方法是先加雙縮脲試劑A液(0.1 g/mL氫氧化鈉溶液)振蕩均勻,再滴加雙縮脲試劑B液(質量濃度為0.01 g/mL硫酸銅溶液). 
(2)雙縮脲試劑與蛋白質反應不需要進行水浴加熱.根據(jù)曲線可知萌發(fā)9天種子中蛋白質含量最多,顏色最深,其次是5天,萌發(fā)1天種子中蛋白質含量最少,顏色最淺.
故答案為:Ⅰ、(1)先增加,然后保持相對穩(wěn)定  子葉  受精卵
(2)糖類可轉換成蛋白質    氧化分解  轉氨基   氨基酸
(3)下降    黑暗條件下無光合作用并且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
Ⅱ、(1)與雙縮脲試劑作用產生紫色反應
(2)a更正:雙縮脲試劑A混合均勻后,再加入試劑B
b更正:不加熱或直接觀察
(3)實驗結果:1、2、3號試管中顏色依次加深
點評:本題綜合性較強,綜合考查了物質代謝、個體發(fā)育、物質鑒別、實驗分析以及識圖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水稻(基因型為AaBb)的花藥通過無菌操作,接入試管,經過如下過程培育試管苗.以下選項中不正確的是( 。
A、a用花藥離體培養(yǎng)形成愈傷組織
B、b中愈傷組織通過有絲分裂產生
C、c培養(yǎng)基中至少應有細胞分裂素和乙烯
D、d試管苗的生長發(fā)育需要光照(+代表加入,-代表缺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食物網(wǎng)特征的是( 。
A、一種生物只能被另一種生物捕食
B、食物鏈的環(huán)節(jié)數(shù)是無限的
C、一種生物可能屬于不同的營養(yǎng)級
D、食物網(wǎng)上的生物之間都是捕食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人類對遺傳物質作用機理的探索經歷了漫長的過程,請根據(jù)下列科學史實回答問題:科學家發(fā)現(xiàn)細胞中有三類RNA,一類是組成核糖體的RNA,一類能與特定的氨基酸結合,還有一類合成后幾小時就會降解,其中哪一類RNA是將DNA的遺傳信息傳遞給蛋白質的“信使RNA”呢?
1958年,克里克提出如下觀點:核糖體RNA是“信使RNA”--不同的核糖體RNA編碼不同的蛋白質,簡稱“一個核糖體一種蛋白質”.1961年,Jacob和Brenner對這個假說進行了檢驗,實驗過程如圖所示(15N核糖體不具放射性,35S-氨基酸具有放射性).
(1)該實驗中,若核糖體上出現(xiàn)放射性,說明該核糖體正在合成
 
(選填:DNA/RNA/蛋白質).
(2)已知噬菌體侵染細菌后,細菌的蛋白質合成立即停止,轉而合成噬菌體的蛋白質.因此,如果實驗結果是“輕核糖體有放射性,重核糖體無放射性”,則表明核糖體RNA
 
(選填:是/不是)信使RNA;如果實驗結果是“重核糖體有放射性或輕、重核糖體均有放射性”,則表明核糖體RNA
 
(選填:是/不是)信使RNA.最終Brenner的實驗結果證明核糖體RNA不是“信使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疫苗對預防傳染病具有重要意義.為研制抗某種病毒的滅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員設計實轆方案如下:
(1)制備疫苗
將純化的某種病毒在特定的
 
中培養(yǎng)、增殖.收獲病毒后用滅活劑殺死,但要確保滅活病毒的
 
不被破壞且能被免疫細胞識別.這樣得到的滅活病毒即為本實驗所用的疫苗.
(2)用實驗動物檢測疫苗刺激機休產生抗體的能力
①實驗原理:通過接種疫苗,滅活病毒進人實驗動物體內可刺激 B 細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效應 B 細胞并產生相應的
 
;當
 
病毒再次人侵時,機體能產生更強的特異性免疫反應,包括
 

②實驗過程:將健康的實驗動物分成對照組和多個實驗組,每組若干只動物.
對照組的處理:接種不含疫苗的接種物,一段時間后再
 

實驗組的處理:接種
 
.一段時間后再接種病毒.為確定該疫苗的有效濃度,不同實驗組動物需接種
 
的疫苗.
③分析實驗結果:統(tǒng)計實驗組和對照組動物的發(fā)病率、存活率?
若該疫苗可以刺激機體產生足夠的抗體.則實驗組比對照組發(fā)病率
 
,存活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請回答下列有關遺傳信息傳遞的問題.
(1)為研究某病毒的致病過程,在實驗室中做了如圖所示的模擬實驗.

①從病毒中分離得到物質A.已知A是單鏈的生物大分子,其部分堿基序列為-GAACAUGUU-.將物質A加入試管甲中,反應后得到產物X.經測定產物X的部分堿基序列是-CTTGTACAA-,則試管甲中模擬的是
 
過程.
②將提純的產物X加入試管乙,反應后得到產物Y.產物Y是能與核糖體結合的單鏈大分子,則產物Y是
 
,試管乙中模擬的是
 
過程.
③將提純的產物Y加入試管丙中,反應后得到產物Z.產物Z是組成該病毒外殼的化合物,則產物Z是
 

(2)若該病毒感染了小鼠上皮細胞,則組成子代病毒外殼的化合物的原料來自
 
,而決定該化合物合成的遺傳信息來自
 
.若該病毒除感染小鼠外,還能感染其他哺乳動物,則說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
 
.該病毒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所為不同細胞的細胞周期持續(xù)時間(h).據(jù)表分析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細胞 分裂間期 分裂期 細胞周期
十二指腸細胞 13.5 1.8 15.3
腫瘤細胞 18.0 0.5 18.5
成纖維細胞 19.3 0.7 20.0
A、分裂期和細胞周期均最短的是腫瘤細胞
B、分裂期占細胞周期時間比例最小的是十二指腸細胞
C、不同種類細胞的細胞周期持續(xù)時間不同
D、不同種類細胞的分裂都是同步進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粗糙脈孢菌的單倍體細胞中具有7條染色體.兩個不同類型的粗糙脈孢菌A和a融合后成為二倍體,隨即發(fā)生典型的減數(shù)分裂,緊接著又進行一次有絲分裂.此過程最終形成的子細胞數(shù)及每個子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分別為( 。
A、8個、7條
B、8個、14條
C、4個、7條
D、4個、14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老年人皮膚色素沉積出現(xiàn)“老年斑”,原因是( 。
A、細胞呼吸速度加快
B、細胞中抗氧化作用的酶活性降低
C、細胞膜通透性改變
D、紫外線照射引起色素沉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