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下列活動中所得到數(shù)值與實際數(shù)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標志重捕法調查池塘中鯉魚的種群密度時,部分鯉魚身上的標志物脫落
B.調查土壤小動物豐富度時,用誘蟲器采集小動物時沒有打開電燈
C.樣方法調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種群密度時,樣方線上的個體都被統(tǒng)計在內
D.標志重捕法調查鼠的種群密度時,標志物太醒目

分析 標志重捕法的計算公式:$\frac{種群中個體數(shù)(N)}{標記總數(shù)}$=$\frac{重捕總數(shù)}{重捕中被標志的個體數(shù)}$;土壤小動物具有趨濕、趨黑、避高溫的特性,所以可以用誘蟲器采集小動物,并且打開電燈;采用樣方法調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時,對于邊界線上的個體,要計相鄰兩條邊及夾角中的數(shù)目;若調查的是遺傳病的發(fā)病率,則應在群體中抽樣調查.

解答 解:A、標志重捕法的計算公式:$\frac{種群中個體數(shù)(N)}{標記總數(shù)}$=$\frac{重捕總數(shù)}{重捕中被標志的個體數(shù)}$,若部分鯉魚身上的標志物脫落,則會導致重捕中被標志的個體數(shù)偏小,最終導致實驗所得到數(shù)值比實際數(shù)值大,A錯誤;
B、土壤小動物具有趨濕、趨黑、避高溫的特性,所以用誘蟲器采集小動物時沒有打開電燈會導致采集的小動物數(shù)偏少,這樣使實驗所得到數(shù)值與實際數(shù)值小,B正確;
C、采用樣方法調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時,對于邊界線上的個體,要計相鄰兩條邊及夾角中的數(shù)目,若將樣方線上的個體都被統(tǒng)計在內,會導致所得到數(shù)值與實際數(shù)值偏大,C錯誤;
D、標志重捕法調查鼠的種群密度時,標志物太醒目,容易被其天敵捕獲,會使標志個體減少,則會導致重捕中被標志的個體數(shù)偏小,最終導致實驗所得到數(shù)值比實際數(shù)值大,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綜合考查種群密度調查、土壤小動物豐富度調查,意在考查考生能獨立完成“生物知識內容表”所列的生物實驗,包括理解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并能將這些實驗涉及的方法和技能進行綜合運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屆遼寧省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3春•丹東校級期末)下列物質中在核糖體內合成的是( )

①性激素 ②抗體 ③淀粉 ④淀粉酶 ⑤纖維素.

A.②③ B.②④ C.②⑤ D.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北省黃石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5秋•黃石校級期末)人的紅細胞與精子的壽命都比較短,這一事實體現(xiàn)了( )

A.細胞核與細胞質相互依存

B.環(huán)境因素對細胞的影響

C.特定的遺傳物質起決定作用

D.細胞的功能對其壽命起決定性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北省黃石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5秋•黃石期末)“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過程中,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到生活著的某洋蔥表皮細胞正處于如圖所示狀態(tài),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該細胞能發(fā)生質壁分離的原因之一是細胞壁的伸縮性比原生質層的低

B.a中的細胞液濃度在此時不可能大于b中液體的濃度

C.若b所示的體積進一步增大,則b中液體的濃度將減小

D.該實驗的結論是植物細胞的原生質層相當于半透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基因突變一定能夠改變生物的表現(xiàn)型
B.人工誘變所引起的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的變異都是有利的
C.人類基因組測序是測定人的46條染色體中的一半,即23條染色體的堿基序列
D.人類的大多數(shù)疾病與基因有關,也與生活方式和環(huán)境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當基因中的一個堿基被替換,控制合成的蛋白質將( 。
A.一定改變B.一定不改變
C.可能改變,也可能不改變D.不再控制蛋白質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果蠅個體小、易飼養(yǎng),繁殖速度快,通常做為遺傳實驗的材料,下面請回答有關問題:
(1)正常情況下,果蠅的一個性原細胞經減數(shù)分裂能產生1或4個配子.
(2)果蠅的Ⅰ號染色體是性染色體,Ⅱ號染色體上有粉紅眼基因r,Ⅲ號染色體上有黑體基因b,短腿基因t位于Ⅳ號染色體上.任取兩只雌、雄果蠅雜交,如果子代中灰體(B)粉紅眼短腿個體的比例是$\frac{3}{16}$,則這兩只果蠅共有4種雜交組合(不考慮正、反交),其中親代中雌雄不同的基因型組合是BbRrTt×Bbrrtt、BbRrtt×BbrrTt.
(3)已知果蠅剛毛和截毛這對相對性狀由Ⅰ號染色體上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剛毛基因(B)對截毛基因(b)為顯性.現(xiàn)有基因型分別為XBXB、XBYB、XbXb和XbYb的四種果蠅.現(xiàn)從上述四種果蠅中選擇親本,通過兩次雜交,使最終獲得的F2代果蠅中,雄性全部表現(xiàn)為截毛,雌性全部表現(xiàn)為剛毛.則在第一次雜交中所選擇的親本的基因型是XbYb和XBXB;F2代中,截毛雄果蠅的基因型是XbYb;F2代中剛毛果蠅所占比例為$\frac{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在人類探明基因神秘蹤跡的歷程中,最早證明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是( 。
A.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B.薩頓的蝗蟲實驗
C.摩爾根的果蠅雜交實驗D.道爾頓關于人類紅綠色盲的研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關于細胞的分化、衰老、凋亡與癌變,下面選項中表述不正確的是( 。
A.細胞的高度分化改變了物種的遺傳信息
B.個體衰老是組成個體的細胞普遍衰老的過程
C.細胞凋亡是生物體正常的生命活動
D.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發(fā)生多次變異累積可導致癌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