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下列實驗操作難以達到預期結果的是( 。
A、在“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中,統(tǒng)計每一時期細胞數占計數細胞總數的比例,能比較細胞周期各時期的時間長短
B、在“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實驗中,培養(yǎng)期內共三次取樣測定密度,即可準確繪制酵母菌種群增長曲線
C、在“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系”實驗中,計算紫紅色區(qū)域的體積與整個瓊脂塊的體積之比,能反應NaOH進入瓊脂快的速率
D、在“探究a-萘乙酸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實驗中,用高濃度的a-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條基部一天后,觀察生根情況以確定最適濃度
考點: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探究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探究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對扦插枝條生根的作用,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種群數量的動態(tài)變化
專題:
分析:1、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每一時期的時間=細胞周期×每一時期的細胞數占計數細胞總數的比例.
2、探究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實驗中,實驗流程為:(1)酵母菌培養(yǎng)(液體培養(yǎng)基,無菌條件)→(2)振蕩培養(yǎng)基(酵母菌均勻分布于培養(yǎng)基中)→(3)觀察并計數→重復(2)、(3)步驟(每天計數酵母菌數量的時間要固定)→繪圖分析.
3、NaOH進入瓊脂塊的速率是相同的,與瓊脂塊的大小無關.
解答: 解:A、在“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中,統(tǒng)計每一時期細胞數占計數細胞總數的比例,能比較細胞周期各時期的時間長短,A正確;
B、要準確繪制酵母菌種群增長曲線應該在培養(yǎng)期的不同時間點內多次取樣,并且每個時間點也要多次取樣,以求平均值,B錯誤;
C、在“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系”實驗中,NaOH進入瓊脂塊的速率是相同的,與瓊脂塊的大小無關,因此紫紅色區(qū)域的體積與整個瓊脂塊的體積之比表示的是物質的運輸效率,而不是運輸速率,C錯誤;
D、在“探究a-萘乙酸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實驗中,配制一系列濃度梯度的a-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條基部一天后,觀察生根情況以確定最適濃度,D錯誤.
故選:BCD.
點評:本題考查觀察細胞有絲分裂實驗、探究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探究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對插條生根的作用、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tài)變化,對于此類試題,需要考生注意的細節(jié)較多,如實驗的原理、實驗采用的方法、實驗現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注意積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玉米根尖細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堿基A、G、C、T的核酸種類數共有( 。
A、8B、7C、5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長頸鹿的脖子為什么那么長”這個老問題,最近又引起了新討論.下列關于這個問題的相關解釋,不合理的是(  )
A、一般動物吃不到較高處的樹葉,但脖子較長的長頸鹿卻能吃到,因此有生存優(yōu)勢,能留下更多的后代
B、在求偶季節(jié),雄長頸鹿會揮動長脖子互相撞頭進行決斗,脖子越長,就越容易獲勝,取得更多的交配機會
C、長頸鹿生活在土壤貧瘠的非洲內地,因此它不得不盡力伸長脖子去吃樹葉,這導致它脖子變得較長
D、長頸鹿種群中脖子普遍很長,其根本原因是與長脖子相關的基因頻率的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洋蔥根尖細胞在含15N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培養(yǎng)基中完成一個細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標記的培養(yǎng)基中繼續(xù)分裂至后期,此時染色體的放射性標記分布情況是(  )
A、每條染色體都被標記
B、只有半數的染色體被標記
C、只有兩條染色體被標記
D、染色體都未被標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屬于真核生物的是(  )
A、細菌B、青蛙C、藍藻D、病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原始生命出現之后,最可能符合生物進化趨勢的是( 。
A、光合作用→無氧呼吸→有氧呼吸
B、無氧呼吸→有氧呼吸→光合作用
C、有氧呼吸→光合作用→無氧呼吸
D、無氧呼吸→光合作用→有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線粒體是一種相對獨立的細胞器,其獨立性體現在:線粒體內的某些蛋白質是由線粒體內基因和細胞核內基因共同表達形成的.已知啤酒酵母的細胞色素c氧化酶存在于線粒體的內膜上,由3個大亞基和4個小亞基構成.現在有人認為:該酶的3個大亞基是由線粒體自身表達形成的,另4個小亞基是由核基因表達形成后運入線粒體與3個大亞基一起裝配形成細胞色素c氧化酶的.已知:亞胺環(huán)己酮能抑制細胞質基質中蛋白質的合成;紅霉素則能抑制線粒體中蛋白質的合成.以下哪項實驗不支持該論點( 。
A、往酵母菌培養(yǎng)基中加入亞胺環(huán)己酮,結果發(fā)現線粒體內只有該酶的3個大亞基
B、獲得離體線粒體,培養(yǎng)一段時間發(fā)現內膜上只有該酶的3個大亞基
C、往酵母菌培養(yǎng)基中加入紅霉素,結果發(fā)現線粒體內只有該酶的4個小亞基
D、往酵母菌培養(yǎng)基中同時加入亞胺環(huán)己酮和紅霉素,發(fā)現線粒體中沒有細胞色素c氧化酶的任何亞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19世紀,施萊登(M.J.Schleiden)和施旺(T.Schwann)為主的科學家建立了( 。
A、細胞學說
B、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C、自然選擇學說
D、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中,必須對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
①開花前人工去雄     ②開花前人工去雌    ③自花授粉前人工去雌
④去雄后自然授粉     ⑤去雄后人工授粉    ⑥受粉后套袋隔離      ⑦授粉后自然發(fā)育.
A、①②③B、②⑤⑥
C、①⑤⑥D、②④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