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已知數(shù)列{an}各項為正數(shù),Sn是其前n項和,且${s_n}=2{n^2}-30n$.求a1及an

分析 Sn=2n2-30n,可得n=1時,a1=S1.n≥2時,an=Sn-Sn-1

解答 解:∵Sn=2n2-30n,
∴n=1時,a1=S1=2-30=-28.
n≥2時,an=Sn-Sn-1=2n2-30n-[2(n-1)2-30(n-1)]=4n-32,(n=1時也成立).
∴a1=-28;
∴an=4n-32

點評 本題考查了數(shù)列遞推關系、數(shù)列通項公式,考查了推理能力與計算能力,屬于中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100個樣本數(shù)據(jù)的頻率分布直方圖如圖所示,則樣本數(shù)據(jù)落在[70,90)的頻數(shù)等于6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某學校為了制定治理學校門口上學、放學期間家長接送孩子亂停車現(xiàn)象的措施,對全校學生家長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根據(jù)從其中隨機抽取的50份調(diào)查問卷,得到了如下的列聯(lián)表:
同意限定區(qū)域停車不同意限定區(qū)域停車合計
男生5
女生10
合計50
已知在抽取的50份調(diào)查問卷中隨機抽取一份,抽到不同意限定區(qū)域停車問卷的概率為$\frac{2}{5}$.
(Ⅰ)請將上面的列聯(lián)表補充完整;
(Ⅱ)是否有99.5%的把握認為是否同意限定區(qū)域停車與家長的性別有關?請說明理由;
(Ⅲ)學校計劃在同意限定區(qū)域停車的家長中,按照性別分層抽樣選取9人,在上學、放學期間在學校門口維持秩序.已知在抽取的男性家長中,恰有3位日常開車接送孩子.現(xiàn)從抽取的男性家長中再選取2人召開座談會,求這兩人中至少有一人日常開車接送孩子的概率.
附臨界值表及參考公式:
P(K2≥k)0.150.100.050.0250.0100.0050.001
k2.0722.7063.8415.0246.6357.87910.828
${K^2}=\frac{{n{{({ad-bc})}^2}}}{{({a+b})({c+d})({a+c})({b+d})}}$,其中n=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ABC中,角A,B,C所對的邊分別是a,b,c,若角A,B,C依次成等差數(shù)列,且$a=1,c=\sqrt{3}$,則S△ABC等于( 。
A.$\sqrt{2}$B.$\sqrt{3}$C.$\frac{{\sqrt{3}}}{2}$D.$\frac{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已知函數(shù)$f(x)=x-\frac{a}{x}-(a+1)lnx,a∈$R.
(1)若f(x)在定義域內(nèi)為增函數(shù),求a的值.
(2)若f(x)在[1,e]上的最小值為-2,求a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已知$\overrightarrow{OA}$=(1,1),$\overrightarrow{OB}$=(4,1),$\overrightarrow{OC}$=(4,5),則$\overrightarrow{AB}$與$\overrightarrow{AC}$夾角的余弦值為$\frac{3}{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已知點M是橢圓C:$\frac{{x}^{2}}{{a}^{2}}$+$\frac{{y}^{2}}{^{2}}$=1(a>b>0)上的一點,F(xiàn)1,F(xiàn)2分別為C的左右焦點,|F1F2|=2$\sqrt{3}$,∠F1MF2=60°,△F1MF2的面積為$\frac{\sqrt{3}}{3}$.
(Ⅰ)求橢圓C的標準方程;
(Ⅱ)設過橢圓右焦點F2的直線l和橢圓交于兩點A,B,是否存在直線l,使得△OAF2的面積與△OBF2的面積的比值為2?若存在,求出直線l的方程;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直線ax-y+3=0與圓(x-2)2+(y-a)2=4相交于M,N兩點,若|MN|≥2$\sqrt{3}$,則實數(shù)a的取值范圍是a≤-$\frac{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已知長方體AC1中,AD=AB=2,AA1=1,E為D1C1的中點,如圖所示.
(Ⅰ)在所給圖中畫出平面C1BD1與平面B1EC的交線(不必說明理由);
(Ⅱ)證明:BD1∥平面B1EC;
(Ⅲ)求BD1中點到平面B1EC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