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函數(shù)f(x)=2x且f(x)=g(x)+h(x),其中g(x)為奇函數(shù),h(x)為偶函數(shù),若不等式2a•g(x)+h(2x)≥0對任意x∈[1,2]恒成立,則
(1)g(x)=
 

(2)實數(shù)a的取值范圍是
 
考點:指數(shù)函數(shù)綜合題
專題:函數(shù)的性質及應用
分析:(1)根據(jù)函數(shù)奇偶性的性質建立方程組即可求出g(x)的表達式.
(2)根據(jù)指數(shù)函數(shù)的性質,利用換元法將不等式恒成立轉化為參數(shù)恒成立問題,利用基本不等式的性質即可得到結論.
解答: 解:(1)∵f(x)=g(x)+h(x),其中g(x)為奇函數(shù),h(x)為偶函數(shù),
∴f(-x)=g(-x)+h(-x)=-g(x)+h(x),
兩式聯(lián)立得g(x)=
f(x)-f(-x)
2
=
2x-2-x
2

(2)若不等式2a•g(x)+h(2x)≥0對任意x∈[1,2]恒成立,
a(2x-2-x)+
22x+2-2x
2
≥0
恒成立,
令t=2x-2-x
則t∈[
3
2
,
15
4
]
,
則22x+2-2x=(2x-2-x2+2=t2+2,
即2at+t2+2≥0在t∈[
3
2
,
15
4
]
上恒成立,
即a≥-
1
2
(t+
2
t
)
恒成立,
∵y=t+
2
t
在t∈[
3
2
,
15
4
]
上單調遞增,
∴當t=
3
2
時,t+
2
t
取得最小值為
17
6
,
-
1
2
(t+
2
t
)
的最大值為-
17
12

∴a≥-
17
12

故答案為:(1)
2x-2-x
2
,(2)a≥-
17
12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函數(shù)奇偶性的應用,以及不等式恒成立問題,將不等式恒成立進行轉化,利用參數(shù)分離法是解決本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實數(shù)x,y滿足
x-y-1≤0
x+y-3≤0
x≥1
,則目標函數(shù)z=2x-y的最大值為( 。
A、4B、3C、0D、-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在數(shù)列{an}(n∈N*)中,其前n項和為Sn,滿足2Sn=n-n2
(Ⅰ)求數(shù)列{an}的通項公式;
(Ⅱ)設bn=n•2an,求數(shù)列{bn}的前n項和T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集合Tn={X|X=(x1,x2,…,xn),xiN*,i=1,2,…,n} (n≥2).對于A=(a1,a2,…,an),B=(b1,b2,…,bn)∈Tn,定義;
AB
=(b1-a1,b2-a2,…,bn-an)
,λ(a1,a2,…,an)=(λa1,λa2,…,λan)(λ∈R);A與B之間的距離為d(A,B)=
n
i=1
|ai-bi|

(Ⅰ)當n=5時,設A=(1,2,1,2,a5),B=(2,4,2,1,3).若d(A,B)=7,求a5;
(Ⅱ)證明:若A,B,C∈Tn,且?λ>0,使
AB
BC
,則d(A,B)+d(B,C)=d(A,C);
(Ⅲ)記I=(1,1,…,1)∈Tn.若A,B∈Tn,且d(I,A)=d(I,B)=p,求d(A,B)的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給出下列命題:
①已知命題p:?x∈R,tanx=2,命題q:?x∈R,x2-x+1≥0,則命題p∧q為真;
②函數(shù)f(x)=2x+2x-3在定義域內有且只有一個零點;
③數(shù)列{an}滿足:a1=2068,且an+1+an+n2=0(n∈N*),則a11=2013;
④設0<x<1,則
a2
x
+
b2
1-x
的最小值為(a+b)2
其中正確命題的序號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設x,y滿足
2x+y-4≥0
x-y+1≥0
x-ay-2≤0
時,若目標函數(shù)z=x+y既有最大值也有最小值,則實數(shù)a的取值范圍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函數(shù)f(x)=lnx,g(x)=
1
2
x2-2x
,當x>1時,不等式k(x-1)<xf(x)+2g′(x)+3恒成立,則整數(shù)k的最大值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一個容量為40的樣本,分成若干組,在它的頻率分布直方圖中,某一組相應的小長方形的面積為0.4,則該組的頻數(sh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正方體ABCD-A1B1C1D1的棱長為1,E是AB的中點,P是B1C的中點.
(Ⅰ)求證:PB∥平面B1ED;
(Ⅱ)求點P到平面B1ED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