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jax.js
1.如圖所示,在勻強電場中,帶電粒子從A點運動到B點.在這一運動過程中重力做的功為2.0J,克服電場力做的功為1.5J.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粒子在A點的重力勢能比在B點少2JB.粒子在A點的動能比在B點少3.5J
C.粒子在A點的電勢能比在B點少1.5JD.粒子在A點的機械能比在B點少1.5J

分析 在由A運動B的過程中,有兩個力做功,一是重力做正功,一是電場力做負(fù)功.根據(jù)兩力做功的特點分析對應(yīng)勢能的變化,同時根據(jù)重力之外的電場力做功分析機械能的變化.

解答 解:
A、由于重力做正功,故重力勢能減小,減小量為2.0J,故A點的機械能比B點大2.0J,故A錯誤.
B、從A到B的過程中,重力做功2.0J,克服電場力做功1.5J,由動能定理可知,粒子在A點的動能比在B點少0.5J,故B錯誤.
C、從A到B的過程中,電場力做負(fù)功,電勢能在增加了1.5J;故A點的電勢能比在B點少1.5J,故C正確;
D、從A到B的過程中,除了重力做功以外,還有電場力做功,電場力做負(fù)功,機械能減小,由能的轉(zhuǎn)化與守恒可知,機械能的增加量等于電場力做功的多少,所以機械能減小了1.5J,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對于本題,大家要明確以下幾點:
1、電場力對電荷做正功時,電荷的電勢能減少,電荷克服電場力做功,電荷的電勢能增加,電勢能變化的數(shù)值等于電場力做功的數(shù)值.這常是判斷電荷電勢能如何變化的依據(jù).
2、電勢能是電荷與所在的電場所共有的,且具有相對性,通常取無窮遠(yuǎn)處或大地為電勢能的零點.
3、電荷在電場中移動時,電場力做的功與移動的路徑無關(guān),只取決于起止位置的電勢差和電荷的電量,這一點與重力做功和高度差的關(guān)系相似.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如圖所示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實驗裝置,則( �。�
A.實驗時兩細(xì)線的夾角一定要等于900,以便于計算合力的大小
B.為減小實驗的誤差,實驗中所用的兩根細(xì)線越短越好
C.實驗前兩彈簧秤要先調(diào)零,實驗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刻度板表面垂直
D.實驗中要保持O點的位置不變,采用的是“控制變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2.如圖所示,一截面為直角三角形的玻璃棱鏡ABC,∠A=30°,D點是AC邊的中點,A、D間距為L.一條光線從D點沿平行于AB方向射入棱鏡,光線垂直BC從F點(圖中未畫出)射出.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為c.求:
(1)玻璃的折射率n;
(2)光線從D點到F點所需的時間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某同學(xué)在體能測試中,1.5小時登上了海拔約1800米的黃山天都峰.該同學(xué)在本次測試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最接近(  )
A.2000WB.200WC.20WD.2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如圖所示的塔吊臂上有一可以沿水平方向運動的小車A,小車下裝有吊著物體B的吊鉤,在小車A與物體B以相同的水平速度沿吊臂方向勻速運動的同時,吊鉤將物體B向上吊起,A、B之間的距離d符合d=H-2t2(SI))的規(guī)律變化,(SI表示國際單位制,式中H為吊臂離地面的高度)則物體的運動是( �。�
A.勻變速曲線運動B.速度大小不變的曲線運動
C.勻加速直線運動D.勻速直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開普勒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
B.牛頓測出了萬有引力常量
C.牛頓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許測出了萬有引力常量
D.伽利略提出所有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3.如圖所示,AB是傾角θ=600的粗糙直軌道,BCD是半徑R=0.35m的光滑豎直圓弧軌道,AB恰好在B點與圓弧相切,P點與圓弧的圓心O等高,一個質(zhì)量m=0.4kg(可以看作質(zhì)點)的物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32,取g=10m/s2
(1)求物塊在斜面AB上滑動時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若物塊在P處由靜止釋放,求物塊在軌道上足夠多次地來回滑動后通過最低點E處時受到的支持力的大小;
(3)若物塊在P處以某一初速度沿斜面向下滑動,恰好能通過圓弧最高點D,求初速度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宇航員在太空站內(nèi)做了如下實驗:選取兩個質(zhì)量分別為mA=0.2kg、mB=0.4kg的小球A、B和一根輕質(zhì)短彈簧,彈簧的一端與小球A粘連,另一端與小球B接觸而不粘連.現(xiàn)使小球A和B之間夾著被壓縮的輕質(zhì)彈簧,處于鎖定狀態(tài),一起以速度v0=0.1m/s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所示,過一段時間,突然解除鎖定(解除鎖定沒有機械能損失),兩球仍沿原直線運動,從彈簧與小球B剛剛分離開始計時,經(jīng)時間t=3.0s,兩球之間的距離增加了S=2.7m,求彈簧被鎖定時的彈性勢能E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1.如圖所示,一個上表面粗糙的木板B靜止于光滑水平面上,木板B的質(zhì)量MB=2kg,另有一個質(zhì)量MA=2kg的物塊A停在B的左端,質(zhì)量m=0.5kg的小球用長L=1.25m的輕繩懸掛在固定點O上,小球在最低點時與物塊A相切,現(xiàn)將輕繩拉直至水平位置,由靜止釋放小球,小球在最低點與A發(fā)生碰撞后反彈,反彈的速度大小為1m/s,設(shè)物塊與小球均可視為質(zhì)點,且木板B足夠長,不計空氣阻力,g取10m/s2.試求:
(1)小球與A發(fā)生碰撞前瞬間的速度;
(2)物塊A與木板B相互作用后達(dá)到的共同速度;
(3)在從釋放小球到A、B達(dá)到共同速度的過程中,小球及A、B組成的系統(tǒng)損失的總機械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