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如圖所示,質量M=1kg的木板靜置于傾角為37°的足夠長的固定斜面上的某個位置,質量m=1kg的可視為質點的小物塊以初速度v0=5m/s從木板的下端沖上木板,同時在木板上端施加一個沿斜面向上的外力F=14N,使木板從靜止開始運動,當小物塊與木板共速時,撤去該外力,最終小物塊從木板的下端滑出.已知小物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25,木板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5,g=10m/s2,sin37°=0.6,cos37°=0.8.
(1)物塊和木板共速前,物塊和木板的加速度各為多少;
(2)木板的長度至少為多少?
(3)物塊在木板上運動的總時間是多少?

分析 (1)小物塊沖上木塊后,分別對木塊和木板進行受力分析,沿斜面方向上利用牛頓運動定律列式,即可求得木塊m和木板M的加速度.
(2)小物塊剛沖上木板后,木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木板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先求得速度相同時所需要的時間,分別求出兩者的位移,位移之差的大小即為木板的長度.
(3)木板的運動可分為兩個過程,一是向上加速度的過程,一是和木塊一起向上減速運動的過程,分別求得這兩個過程的位移,即可求得木板M沿斜面向上位移的最大值.

解答 解:(1)小物塊沖上木板后,小物塊與木板之間的滑動摩擦力為:f=μ1mgcosθ=0.25×1×10×0.8=2N,
對小物塊m有:ma1=f+mgsinθ
聯(lián)立并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a1=8m/s2,方向沿斜面向下
對木板:Ma2=F-Mgsinθ-μ2(M+m)gcosθ+f
代入數(shù)據(jù)得:a2=2m/s2,方向沿斜面向上
(2)當速度相等時,v0-a1t1=v1
0+a2t1=v1
解得:t1=0.5s
v1=1m/s
所以,xm1=$\frac{{v}_{0}+{v}_{1}}{2}{t}_{1}$
xM1=$\frac{0+{v}_{1}}{2}{t}_{1}$
速度相等前的相對位移為:△s=xm1-xM1=$\frac{{v}_{0}t}{2}=1.25$m
撤去拉力F后,物塊相對于仍然木板向上運動,所以加速度仍然是a1=8m/s2,方向沿斜面向下
而木板:Mgsinθ+μ2(M+m)gcosθ-f=Ma3
代入數(shù)據(jù)得:${a}_{3}=12m/{s}^{2}$
方向沿斜面向下,做減速運動
當木板速度等于0后,由于Mgsinθ+μ1mgcosθ<μ2(M+m)gcosθ,所以小物塊在木板上向上滑動時,木板靜止不動.
木板停止需要的時間:${t}_{2}=\frac{{v}_{1}}{{a}_{3}}=\frac{1}{12}$s
小物塊的速度減小到0的時間:${t}_{3}=\frac{{v}_{1}}{{a}_{1}}=\frac{1}{8}$s
此過程中小物塊的位移:${x}_{m2}=\frac{{v}_{1}^{2}}{2{a}_{1}}=\frac{{1}^{2}}{2×8}=\frac{1}{16}$m
木板的位移:${x}_{M2}=\frac{{v}_{1}^{2}}{2{a}_{3}}=\frac{{1}^{2}}{2×12}=\frac{1}{24}$m
相對位移:$△s′={x}_{m2}-{x}_{M2}=\frac{1}{16}-\frac{1}{24}=\frac{1}{48}$m
所以木板的長度最小為:$L=△s+△s′=1.25+\frac{1}{48}=\frac{61}{48}$m
(3)小物塊在木板上向下滑動時木板受到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與m對木板的摩擦力的和:
F=Mgsinθ+f=1×10×sin37°+2=8N
木板受到的斜面對木板的向上的摩擦力:Ff2(M+m)gcosθ=0.5×(1+1)×cos37°=8N
可知在小物塊在木板上向下滑動時木板將仍然波長靜止,產(chǎn)生物塊向下的加速度:
a4=mgsinθ-μ1mgcosθ
代入數(shù)據(jù)得:${a}_{4}=4m/{s}^{2}$
物塊向下滑動到離開木板時:$L=\frac{1}{2}{a}_{4}{t}_{4}^{2}$
代入數(shù)據(jù)得:${t}_{4}=\sqrt{\frac{61′}{96}}$s≈0.797s
所以物塊在木板上運動的總時間:t=t1+t3+t4=0.5+$\frac{1}{8}$+0.797=1.422s
答:(1)物塊和木板共速前,物塊和木板的加速度分別是8m/s2,方向沿斜面向下和2m/s2,方向沿斜面向上;
(2)木板的長度至少為$\frac{61}{48}$m;
(3)物塊在木板上運動的總時間是1.422s.

點評 動力學的兩類基本問題:已知力求運動,已知運動求力.
①根據(jù)物體的受力情況,可由牛頓第二定律求出物體的加速度,再通過運動學的規(guī)律確定物體的運動情況;根據(jù)物體的運動情況,可由運動學公式求出物體的加速度,再通過牛頓第二定律確定物體所受的外力.
②分析這兩類問題的關鍵是抓住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的橋梁--加速度.
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題的一般步驟:
①認真分析題意,明確已知條件和所求量;
②選取研究對象,所選取的研究對象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幾個物體組成的系統(tǒng),同一題,根據(jù)題意和解題需要也可先后選取不同的研究對象;
③分析研究對象的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
④當研究對對象所受的外力不在一條直線上時;如果物體只受兩個力,可以用平行四力形定則求其合力;如果物體受力較多,一般把它們正交分解到兩個方向上,分別求合力;如果物體做直線運動,一般把各個力分解到沿運動方向和垂直運動方向上;
⑤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列方程,物體所受外力,加速度、速度等都可以根據(jù)規(guī)定的正方向按正、負值代公式,按代數(shù)和進行運算;
⑥求解方程,檢驗結果,必要時對結果進行討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20.如圖所示,用細繩一端系著的質量為m=0.3kg物體AA靜止在水平轉盤上,細繩另一端通過轉盤中心的光滑小孔O吊著質量為M的小球B,A的重心到O點的距離為0.2m,若A與轉盤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為f=2N,轉盤繞中心O旋轉的角速度ω為10rad/s,使小球B保持靜止,小球B的質量應取值范圍?(取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6.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中:

(1)某同學在接通電源進行實驗之前,將實驗器材組裝,如圖甲所示.請你指出該裝置中錯誤或不妥之處:打點計時器使用直流電源,沒有平衡摩擦力,小車沒有靠近打點計時器.
(2)改正實驗裝置后,該同學順利地完成了實驗,如圖乙是他在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圖中相鄰兩計數(shù)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為0.1s,由圖中的數(shù)據(jù)可算得小車的加速度為0.193m/s2.(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3)該同學要探究小車的加速度a和質量M的關系,應該保持拉力不變;若該同學要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的關系,應保持小車質量不變.
(4)該同學通過數(shù)據(jù)的處理作出了a-F圖象,如圖丙所示,則
①圖中的直線不過原點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過度.
②此圖中直線發(fā)生彎曲的原因是砂桶質量偏大(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3.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加速度和力的變化的關系,他們將寬度為d的擋光片固定在小車上,用不可伸長的細線將其通過一個定滑輪與砝碼盤相連,在水平桌面上相距為x的A、B兩點各安裝一個光電門,記錄小車通過A、B時的遮光時間,小車中可以放置砝碼.
(1)實驗主要步驟如下:
①如圖乙所示,用游標卡尺測量擋光片的寬度d=0.550cm.
②實驗中木板略微傾斜,這樣做目的是ACD
A.為了使釋放小車后,小車能勻加速下滑
B.為了增大小車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細線拉力做的功等于合力對小車做的功
D.可使得小車在未施加拉力時能勻速下滑
③將小車停在C點,在砝碼盤中放上砝碼,小車在細線拉動下運動,記錄此時小車及小車中砝碼的質量之和為M,砝碼盤和盤中砝碼的總質量為m,小車通過A、B時的遮光時間分別為t1、t2,則小車通過A、B過程中動能的變化量△EK=$\frac{1}{2}M[{(\fracuqkcweq{t_2})^2}-{(\fracq8iicmk{t_1})^2}]$(用字母t1、t2、d、s表示).
④在小車中增減砝碼或在砝碼盤中增減砝碼,重復①的操作.
(2)若在本實驗中沒有平衡摩擦力,假設小車與水平長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利用上面的實驗器材完成實驗,保證小車質量M不變,改變砝碼盤中砝碼的數(shù)量,即質量m改變(取繩子拉力近似為砝碼盤及盤中砝碼的總重力),測得多組m、t1、t2的數(shù)據(jù),并得到m與($\frac{1}{{t}_{2}}$)2-($\frac{1}{{t}_{1}}$)2的關系圖象(如圖丙).已知圖象在縱軸上的截距為b,直線PQ的斜率為k,則μ=$\frac{{b{d^2}}}{2gsk}$(用字母b、d、s、k、g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20.質量為m=4kg的物體,在水平方向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沿直線在水平面上運動,12秒末去掉拉力F,物體的速度-時間圖線如圖所示,試求拉力F的大小及物體所發(fā)生的總位移.(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時,已提供了小車,一端附有定滑輪的長木板、紙帶、帶小盤的細線、刻度尺、天平、導線.為了完成實驗,還須從圖中選取實驗器材,其名稱是學生電源、電磁打點計時器、鉤碼、砝碼或電火花計時器、鉤碼、砝碼.(漏選或全選得零分);并分別寫出所選器材的作用學生電源為電磁打點計時器提供交流電源;電磁打點計時器(電火花計時器)記錄小車運動的位置和時間,砝碼用以改變小車的質量;鉤碼用以改變小車受到的拉力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7.勻強電場中場強為40N/C,在同一條電場線上有A、B兩點,把質量為2×10-9kg、帶電荷為-2×10-9C的微粒從A點移到B點,靜電力做1.5×10-7J的正功.
(1)A、B兩點間距離是多少?
(2)若微粒在A點具有與電場線同向的速度10m/s,在只有靜電力作用的情況下,求經(jīng)過B點時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關于UAB=$\frac{{W}_{AB}}{q}$和WAB=qUAB的理解,正確的是(  )
A.電場中的A、B兩點的電勢差和兩點間移動電荷的電量q成反比
B.電場力的功WAB和電量q一定成正比
C.WAB與q、UAB無關,與電荷移動的路徑無關
D.UAB與q、WAB無關,甚至與是否移動電荷都沒有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在室內自行車比賽中,運動員以速度v在傾角為θ的賽道上做勻速圓周運動.已知運動員的質量為m,做圓周運動的半徑為R,重力加速度為g,則(  )
A.將運動員和自行車看做一個整體,整體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B.運動員受到的合力大小為m$\frac{{v}^{2}}{R}$,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也是m$\frac{{v}^{2}}{R}$
C.運動員做圓周運動的角速度為$\frac{v}{R}$
D.如果運動員減速,運動員將做離心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