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如圖所示,長為L的細繩一端拴一質量為m小球,另一端固定在O點,繩的最大承受能力為11mg,在O點正下方O′點有一小釘,先把繩拉至水平再釋放小球,為使繩不被拉斷且小球能以O′為軸完成豎直面完整的圓周運動,則釘?shù)奈恢玫絆點的距離為( 。
A.最小為$\frac{2}{5}$LB.最小為$\frac{3}{5}$LC.最大為$\frac{4}{5}$LD.最大為$\frac{9}{10}$L

分析 明確小球在整個過程中機械能守恒,當小球恰好能到達最高點時,此時距離最小,而小球在最低點時拉力最大時,此時距離最大,分別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列式,聯(lián)立即可求得釘子距懸點的距離.

解答 解:當小球恰好到達圓周運動的最高點時小球的轉動半徑為r,重力提供向心力,則有mg=m$\frac{{v}^{2}}{r}$;
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可知,mg(L-2r)=$\frac{1}{2}$mv2
聯(lián)立解得:r=$\frac{2}{5}$L,故釘?shù)奈恢玫絆點的距離為L-$\frac{2}{5}$L=$\frac{3}{5}L$;
當小球轉動時,恰好達到繩子的最大拉力時,即F=11mg,此時一定處在最低點,設半徑為R,則有:
11mg-mg=m$\frac{{v}_{0}^{2}}{R}$
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可知,mgL=$\frac{1}{2}$mv02
聯(lián)立解得;R=$\frac{1}{5}L$,
故此時離最高點距離為$\frac{4}{5}$L,
則可知,距離最小為$\frac{3}{5}$L; 距離最大為$\frac{4}{5}$L;
故BC正確,AD錯誤.
故選:BC.

點評 本題中要注意細繩碰到釘子前后轉動半徑的變化,再由向心力公式分析繩子上的拉力.小球擺到最低點雖與釘子相碰,但沒有能量的損失.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4.如下圖所示是力學中的四個實驗裝置,其中哪些實驗的物理思想方法相同( 。
A.
觀察桌面受力發(fā)生形變
B.
斜面滾球實驗
C.
卡文迪放實驗示意 圖
D.
手的壓力使玻璃瓶發(fā)生形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關于平拋運動,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由于速度的方向不斷變化,因此平拋運動不是勻變速運動
B.由于物體只受重力作用,因此平拋運動是勻變速運動
C.平拋運動的水平位移由拋出時的高度和初速度的大小共同決定
D.平拋運動的時間由拋出時的高度和初速度的大小共同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兩個燈泡均發(fā)光,當滑動變阻器的滑動頭向下滑動時,則( 。
A.電源的輸出功率增大B.A燈和B燈都變亮
C.A燈變亮,B燈變暗D.電源的工作效率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9.一水平放置的矩形線圈abcd在條形磁鐵S極附近下落,在下落過程中,線圈平面保持水平,如圖所示,位置1和3都靠近位置2,則線圈從位置1到位置2的過程中,線圈內有感應電流,線圈從位置2至位置3的過程中,線圈內有感應電流.(填:“有”或“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9.在點電荷Q的電場中,有一點P,與點電荷Q的距離為r;現(xiàn)在P點放一電量為q的試探電荷,其受到的電場力為F,則P點的電場強度為(  )
A.$\frac{F}{Q}$B.$\frac{F}{q}$C.k$\frac{Q}{{r}^{2}}$D.k$\frac{q}{{r}^{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6.一帶正電的粒子僅在電場力作用下從A點經(jīng)B、C運動到D點,其“速度-時間”圖象如圖所示.分析圖象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B點的電勢和電場強度一定都為零
B.A處的電場強度大于C處的電場強度
C.A點的電勢小于B點的電勢
D.粒子在A處的電勢能小于在C處的電勢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3.為了“探究外力做功與物體動能變化的關系”,查資料得知,彈簧的彈性勢能Ep=$\frac{1}{2}$kx2,其中k是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x是彈簧長度的變化量.某同學就設想用壓縮的彈簧推靜止的小球(質量為m)運動來探究這一問題.為了研究方便,把小球放在水平桌面上做實驗,讓小球在彈力作用下運動,既只有彈簧彈力做功.該同學設計實驗如下:
首先進行如圖甲所示的實驗:將輕質彈簧豎直掛起來,在彈簧的另一端掛上小球,靜止時測得彈簧的伸長量為d.
在此步驟中,目的是要確定物理量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用m、d、g表示為$\frac{mg}xprtz77$.
接著進行如圖實56乙所示的實驗:將這根彈簧水平放在桌面上,一端固定,另一端被小球壓縮,測得壓縮量為x,釋放彈簧后,小球被推出去,從高為h的水平桌面上拋出,小球在空中運動的水平距離為L.
小球的初動能Ek1=0.
小球離開桌面的動能Ek2=$\frac{mg{L}_{\;}^{2}}{4h}$.
彈簧對小球做的功W=$\frac{mg{x}_{\;}^{2}}{2d}$(用m、x、d、g表示).
對比W和Ek2-Ek1就可以得出“外力做功與物體動能變化的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4.在“探究恒力做功與動能改變間的關系”實驗中,采用圖1所示裝置的實驗方案,實驗時:

(1)若用砂和小桶的總重力表示小車受到的合力,為了減少這種做法帶來的實驗誤差,必須:①使長木板左端抬起一個合適的角度,以平衡摩擦力;
②滿足條件,小車質量遠大于砂和小桶的總質量(選填“遠大于”、“遠小于”、“等于”);
③使拉動小車的細線(小車-滑輪段)與長木板平行.
(2)要驗證合外力做功與動能變化間的關系,除了要測量砂和小砂桶的總重力、測量小車的位移、速度外,還要測出的物理量有小車質量;如圖2所示是某次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其中A、B、C、D、E、F是計數(shù)點,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距離如圖2所示,則打C點時小車的速度vc表達式為(用題中所給物理量表示)${v}_{C}^{\;}=\frac{{s}_{2}^{\;}+{s}_{3}^{\;}}{2T}$.
(3)若已知小車質量為M、砂和小砂桶的總質量為m,打B、E點時小車的速度分別vB、vE,重力加速度為g,探究B到E過程合外力做功與動能變化間的關系,其驗證的數(shù)學表達式為$mg({s}_{2}^{\;}+{s}_{3}^{\;}+{s}_{4}^{\;})=\frac{1}{2}M{v}_{E}^{2}-\frac{1}{2}M{v}_{B}^{2}$.(用M、m、g、s1~s5、vB、vE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