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59357  159365  159371  159375  159381  159383  159387  159393  159395  159401  159407  159411  159413  159417  159423  159425  159431  159435  159437  159441  159443  159447  159449  159451  159452  159453  159455  159456  159457  159459  159461  159465  159467  159471  159473  159477  159483  159485  159491  159495  159497  159501  159507  159513  159515  159521  159525  159527  159533  159537  159543  159551  211419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物質名稱(俗名)熟石灰食鹽
化學式NaOHNa2CO3CaCO3
用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濃鹽酸溶液和濃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前者質量分數(shù)變小,后者質量分數(shù)變大
B.燒堿溶液和石灰水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兩者溶液質量均增大,pH值減小
C.稀鹽酸中滴入硝酸銀,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氯化鎂,直到都恰好反應.則前者溶液pH減小,后者溶液pH增大
D.燒堿固體和純堿晶體暴露在空氣中,前者會潮解導致質量增大,后者會風化導致質量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膽礬(CuSO4•5H2O)是一種常見的化學藥品,下列關于膽礬說法正確的是( 。
A.硫酸銅溶液中銅離子和硫酸根離子的電荷總數(shù)相等
B.CuSO4•5H2O是一種特殊的混合物
C.膽礬遇水能變藍色,故可用膽礬來檢驗水的存在
D.金屬鈉放入硫酸銅溶液中有紅色的銅被置換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A.堿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所以堿溶液能吸收CO氣體
B.單質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則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C.化學變化中分子種類發(fā)生改變,所以分子種類發(fā)生改變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
D.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一定是酸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如圖是氫氧化鈣的溶解度曲線.在冬天氣溫為5℃時配制的氫氧化鈣飽和溶液,在夏天氣溫為38℃時(水的蒸發(fā)忽略不計),不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是( 。
A.溶液中有晶體析出B.溶液變?yōu)椴伙柡?/td>
C.溶液質量變小D.溶質質量分數(shù)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6.向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50g中逐滴滴加碳酸鈉溶液,根據(jù)實驗測得的數(shù)據(jù)繪出如圖,其中縱坐標m是實驗得到的沉淀或氣體的質量,橫坐標表示碳酸鈉溶液質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oa 段表示生成的沉淀量B.c點表示碳酸鈉恰好完全反應
C.廢液中鹽酸的質量分數(shù)是7.3%D.廢液中含氯化鈣11.1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已知20℃時,某物質的溶解度為25克,在該溫度下,用150克水溶解此物質形成的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為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小萍查找資料獲悉濃硫酸具有很強的吸水性,如果敞口放置它會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汽;而濃鹽酸則有很強的揮發(fā)性,如果將之敞口放置則會揮發(fā)出鹽酸溶液中的溶質氯化氫氣體.則下列選項正確的是(均不考慮過程中水的蒸發(fā))(  )
A.濃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時間會變稀,其溶質質量減少
B.濃鹽酸敞口放置一段時間會變稀,其溶劑質量增加
C.無論是濃硫酸還是濃鹽酸長期放置它們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都會減少,原因相同
D.濃鹽酸敞口放置較長時間后因其溶質質量分數(shù)減少而變成了稀鹽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水電解的實驗說明水分子中含有兩種不同的、更小的粒子,則這兩種粒子是( 。
A.氧原子和氫氣分子B.氧氣分子和氫氣分子
C.氧原子和氫原子D.氫氣和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在M的飽和溶液中溶有少量的N,通過降溫,冷卻的方法可以將M分離出來,則圖中能正確表示M,N兩物質溶解度曲線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