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2.“鹿因茸死,獐以麝亡”,我國特有的物種藏羚羊已頻臨滅絕,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藏羚羊失去了棲息地B.生存環(huán)境受到污染
C.氣候的變化D.偷獵者的瘋狂捕殺

分析 威脅生物多樣性的原因有有棲息地被破壞、偷獵、外來物種入侵、環(huán)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解答 解:藏羚羊為我國一級保護動物,由于藏羚羊的羊絨價格昂貴,偷獵者躲避管理保護人員,鉆管理的空子進行非法偷獵藏羚羊,嚴重威脅藏羚羊的生存,偷獵者的槍聲仍不時響起表明威脅藏羚羊生存.
故選:D.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威脅生物生存的原因及其保護.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在尿液形成過程中,腎小管把原尿中的什么成分全部重吸收?( 。
A.無機鹽B.水和維生素C.尿素D.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某班級的同學想測定花生仁和核桃仁中的能量,于是,他們設置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研究,各小組測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請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回答以下問題:
1克花生仁燃燒放出的能量(單位:焦)1克核桃仁燃燒放出的能量(單位:焦)
一組726111844
二組810811860
三組957612390
四組985013860
五組976213860
六組748011592
(1)比較表中兩組數(shù)據(jù),你得出的結論是核桃仁所含能量高于花生仁.
(2)你認為應該怎樣處理表中的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果才更可靠?取平均值.
(3)1克花生仁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實際約為23500焦,1克核桃仁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實際約為31800焦.與各小組測得的數(shù)值相比較有較大差異,請解釋原因(答出三點即可):
①燃燒時大量的光和熱輻射在環(huán)境中散失;
②測量時出現(xiàn)誤差(稱量、讀數(shù)等);
③燃燒裝置(易拉罐、錐形瓶等)吸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一對夫婦都沒有酒窩,基因型皆為aa,他們子女此性狀的基因型是( 。
A.AAB.aaC.AaD.都有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圖是科學家將人體細胞內的染色體進行整理得到的排序圖,請回答問題:
(1)從圖中可以看出,在人的體細胞中共有23對染色體,其中性染色體有1對;
(2)該圖表示的是性別為男性的染色體圖,就性染色體而言,其產生的生殖細胞有兩種,一種含X染色體,另一種含Y染色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如圖為草叢中的一只綠色青蛙,關于其描述錯誤的是(  ) 
A.其身體是由許多細胞構成的
B.其細胞沒有細胞壁
C.其細胞核中有DNA
D.其身體呈綠色,是因為細胞中有葉綠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近幾年黃岡實施生態(tài)立市戰(zhàn)略,大力發(fā)展?jié)竦毓珗@和自然保護區(qū),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現(xiàn)有1個龍感湖國家級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qū)、8個國家級濕地公園和14個省級濕地公園,濕地公園數(shù)量為全省第一,面積達5.57萬頃,境內31%的自然濕地得到了有效保護.請回答:
(1)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凈化水質、蓄洪抗旱的作用,被稱為“地球之腎”.
(2)“小魚、鸕鶿、浮游動物、浮游藻類”構成一條食物鏈,請寫出這條食物鏈:浮游藻類→浮游動物→小魚→鸕鶿.
(3)夏日,濕地中呈現(xiàn)出“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景.蓮葉制造的有機物通過篩管(填“導管”或“篩管”)輸送到地下莖(藕)中貯存.
(4)秋冬季節(jié),有人焚燒濕地的植物秸稈,這樣做有很大危害.腐生的細菌、真菌可以將秸稈中的有機物分解利用,請舉一個應用該原理充分利用秸稈中的物質和能量的生產活動實例:利用微生物將秸稈分解,產生沼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被稱為“分類學之父”的科學家是( 。
A.林奈B.哈維C.達爾文D.沃森和克里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2.據(jù)如圖回答問題

(1)裝置B內的綠色植物在光照下可進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
(2)把D處夾緊、E處打開,當光照一段時間后,綠色植物會產生的氣體是氧氣.
(3)若要增強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在A裝置中加入適量的二氧化碳此時把D打開.
(4)若用黑紙片將B裝置罩上一黑紙片(D處扎緊),綠色植物主要進行呼吸作用,若向C瓶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可觀察到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