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已知數(shù)軸上點A表示的數(shù)為8,B是數(shù)軸上的一點,AB=12,動點P從點A出發(fā),以每秒6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左勻速運動,設(shè)運動時間為t(t>0)秒.
(1)寫出數(shù)軸上點B表示的數(shù)
 
,點P表示的數(shù)
 
(用含t的代數(shù)式表示);
(2)動點Q從點B出發(fā),以每秒4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左勻速運動,若點P、Q同時出發(fā),問點P運動多少秒時追上點Q?
(3)若M為AP的中點,N為PB的中點.點P在運動的過程中,線段MN的長度是否發(fā)生變化?若變化,請說明理由;若不變,請你畫出圖形,并求出線段MN的長.
考點:一元一次方程的應(yīng)用,數(shù)軸,兩點間的距離
專題:
分析:(1)根據(jù)AB長度即可求得BO長度,根據(jù)t即可求得AP長度,即可解題;
(2)設(shè)x秒后P點追上Q點,根據(jù)相同時間P點比Q點多走了12,列出方程式,即可解題;
(3)分類討論:①點P在AB中間,②點P在B點左側(cè),分別求得MN的長,即可解題.
解答:解:(1)∵AB=12,AO=8,
∴BO=4,∴點B在數(shù)軸上表示的數(shù)為-4,
點P從點A出發(fā),以每秒6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左勻速運動,則AP=6t,
∴點P表示的數(shù)為8-6t;
故答案為-4,8-6t;
(2)設(shè)x秒后P點追上Q點,則6t-4t=12,
解得:t=6;
(3)①點P在AB中間,

∵AM=PM,BN=PN,
∴MN=
1
2
AB=6;
②點P在B點左側(cè),

PM=
1
2
PA=
1
2
(PB+AB),PN=
1
2
PB,
∴MN=PM-PN=
1
2
PA-
1
2
PB=
1
2
AB=6,
綜上所述,MN在點P運用過程中長度無變化.
點評:本題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應(yīng)用,考查了數(shù)軸的運用,本題中根據(jù)相同時間點P比點Q多走了12列出方程式求解是解題的關(guān)鍵.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1)計算;
9
+
3-8
-|3-π|
(2)分解因式:12a3b-48ab3
(3)解方程:2(x-1)2=8.
(4)先化簡,再求值:(x+1)2-2x(x+1),其中x=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計算下列各式
(1)
48
+
27
3

(2)(
3
+
5
)(
5
-
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先化簡,后求值:當(dāng)x=4,y=
1
9
時,求
x
-
4y
-
x
4
-
1
y
y3
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點C在AB上,且AC=
1
2
BC,AB中點為M,BC中點為N,MN=2cm,試求AB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ACB=90°,AC=BC,F(xiàn)是AB上一點,連接CF,過點A、B分別作AD⊥CF于點D,BE⊥CF于點E.
(1)求證:△ACD≌△CBE;
(2)已知AD=4,DE=1,求EF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在Rt△ABC中,∠BAC=90°,點D,E在BC上,且BE=AB,CD=AC,求∠DAE的度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AB、CD相交于點O,且∠C=∠B,若AC=4cm,AO=3cm,BD=8cm.
(1)求證:△AOC∽△DOB.
(2)求OD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直線AB、CD、EF相交于O點,已知∠AOE=20°,∠DOB=52°,OG平分∠COF.求∠EOG的度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