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正方形OABC的兩邊OA、OC分別落在x軸、y軸的正半軸上,等腰Rt△ADE的兩個頂點D、E和正方形頂點B三點在一條直線上.
(1)如圖1,連接OD,求證:△OAD≌△BAE;
(2)如圖2,連接CD,求證:BE-$\frac{1}{2}$DE=$\frac{\sqrt{2}}{2}$CD;
(3)如圖3,當圖1中的Rt△ADE的頂點D與點B重合時,點E正好落在x軸上,F(xiàn)為線段OC上一動點(不與O、C重合),G為線段AF的中點,若CG⊥GK交BE于點K時,請問∠KCG的大小是否變化?若不變,請求其值;若改變,求出變化的范圍.

分析 (1)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BAD=∠EAF,由此得∠OAD=∠BAE,根據(jù)SAS證明△OAD≌△BAE;
(2)作輔助線構建正方形ANDM和等腰直角三角形CFD,把所求CD轉(zhuǎn)化為CF,證CF=OM,由(1)中的全等可知∠ODA=∠BEA=45°,證明∠ODC=45°,推出CF與CD的關系,利用直角三角形斜邊中線和正方形的性質(zhì)求出BE-$\frac{1}{2}$DE的值為OM,得出結論;
(3)作輔助線構建正方形BMKN和全等三角形,首先利用全等證明CG=QG,由線段垂直平分線性質(zhì)得KC=KQ,證明Rt△CNK≌Rt△QMK,得∠CKN=∠QKM,可知∠CKQ=90°,得△KC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得出結論:∠KCG的大小不變,等于45°.

解答 證明:(1)如圖1,在正方形ABCO中,
∵∠BAF=∠DAE=90°,
∴∠BAD=∠EAF,
∴∠BAD+∠OAB=∠EAF+∠BAF,
即∠OAD=∠BAE,
∵AB=AO,AD=AE,
∴△OAD≌△BAE;
(2)如圖2,設CD與AB的交點為P,
過C作CF⊥OD于F,過A作AN⊥DE于N,AM⊥OD于M,
∵等腰Rt△ADE,AD=AE,
∴AN=DN=$\frac{1}{2}$DE,
∴四邊形ANDM是正方形,
∴DN=DM,
∴BE-$\frac{1}{2}$DE=OD-DM=OM,
由①△OAD≌△BAE得,∠ODA=∠BEA=45°,
∴∠ODE=90°,
∵∠OAB=∠ODB=90°,∠OPA=∠BPD,
∴△OAP∽△BDP,
∴$\frac{OA}{AP}=\frac{BD}{PD}$,
∴$\frac{BC}{AP}=\frac{BD}{PD}$,
∵∠CBD=90°+∠ABE,∠APD=90°+∠AOD,
∠ABE=∠AOD,
∴∠CBD=∠APD,
∴△CBD∽△APD,
∴∠CDB=∠ADO=45°,
∴∠ODC=90°-45°=45°,
∵sin45°=$\frac{CF}{CD}$,
∴CF=$\frac{\sqrt{2}CD}{2}$,
∵△COF≌△OAM,
∴CF=OM,
∴BE-$\frac{1}{2}$DE=$\frac{\sqrt{2}}{2}$CD;
(3)如圖3,∠KCG的大小不變,理由是:
過K作KM⊥AB于M,KN⊥BC,交CB的延長線于N,延長CG、BA交于Q,連接KQ,
∵∠N=∠MBN=∠BMK=90°,
∴四邊形BMKN是矩形,
∵AB=AE,∠BAE=90°,
∴∠ABE=45°,
∴BM=KM,
∴矩形BMKN是正方形,
∵OC∥AB,
∴∠OCG=∠GQA,
∵FG=AG,∠CGF=∠AGQ,
∴△FCG≌△AQG,
∴CG=QG,
∵CG⊥GK,
∴KC=KQ,
∵KN=KM,
∴Rt△CNK≌Rt△QMK,
∴∠CKN=∠QKM,
∴∠CKQ=∠CKM+∠MKQ=∠CKM+∠CKN=90°,
∴△KC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KCG=∠KQC=45°.

點評 本題是四邊形的綜合題,考查了正方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質(zhì)和判定;要注意以下兩個問題:①對于第二問中的結論:和或差的形式,這是一個證明中的難點,要針對結論中出現(xiàn)的線段找對應的相等或倍數(shù)關系做替換,想辦法把這些線段放在同一個三角形中或同一組相似或全等的圖形中找關系,進行證明;②第三問中的角確定其定值還是范圍,從這一角所在的三角形入手,找所有邊存在的關系進行證明,得出結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江西省下期九年級第一次月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判斷題

如圖,AB是半圓O的直徑,AC,BC是半圓O的弦,AD∥BC,且∠DCA=∠B,連接OD.

(1)求證:DC與半圓O相切;

(2)若sinB=,OD=3,求半圓O的半徑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廣東省七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已知, , ,求代數(shù)式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廣東省七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單選題

化簡(a+b+c)-(a-b+c)的結果為( )

A. 4ab+4bc B. 4ac C. 2ac D. 4ab-4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如圖,矩形ABCD中,AB=CD=6,AD=BC=8,△GEF中,∠EGF=90°,GE=GF=2,把△GEF按圖1位置擺放(點G與點A重合,其中E、G、A、B在同一直線上).∠BAC的角平分線AN交BC于點M,△GEF按圖1的起始位置沿射線AN方向以每秒$\sqrt{5}$個單位長度勻速移動(始終保持GF∥BC,GE∥DC),設移動的時間為t秒.當點E移到BC上時,△GEF停止移動(如圖3)

(1)求BM=3;在移動的過程中,t=$\frac{6}{5}$時,點F在AC上;
(2)在移動的過程中,設△GEF和△ACM重疊的面積為s,請直接寫出s與t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以及自變量t的取值范圍;
(3)如圖3,將△GEF繞著點E旋轉(zhuǎn),在旋轉(zhuǎn)過程中,設直線GF交直線AC于點P,直線GF交直線BC于點Q,當△CPQ為等腰三角形時,求PC的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如圖,在正方形ABCD中,對角線AC與BD相交于點E,AF平分∠BAC,交BD于點F.
(1)求證:EF+$\frac{1}{2}$AC=AB;
(2)點C1從點C出發(fā),沿著線段CB向點B運動(不與點B重合),同時點A1從點A出發(fā),沿著BA的延長線運動,點C1與點A1的運動速度相同,當動點C1停止運動時,另一動點A1也隨之停止運動,如圖2,A1F1平分∠BA1C1,交BD于點F1,過點F1作F1E1⊥A1C1于點E1
 ①說明點F1在∠A1C1B的平分線上.
 ②試猜想2E1F1、A1C1與2AB三者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并給予證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據(jù)天氣網(wǎng)預報,三月下旬天氣回暖,其中最低氣溫的天數(shù)情況統(tǒng)計如下
氣溫(℃)1113141516
天數(shù)(天)11342
根據(jù)表中的信息,判斷下列結論中錯誤的是( 。
A.三月下旬共有11天
B.三月下旬中,最低氣溫的眾數(shù)是15℃
C.三月下旬中,最低氣溫的中位數(shù)是15℃
D.三月下旬中,最低氣溫的平均數(shù)是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近年來,我國持續(xù)大面積的霧霾天氣讓環(huán)保和健康問題成為焦點,為進一步普及環(huán)保和健康知識,我市某校舉行了“建設宜居成都,關注環(huán)境保護”的知識競賽,某班學生的成績統(tǒng)計如下:
成績(分)60708090100
人數(shù)4812115
則該班學生成績的眾數(shù)和中位數(shù)分別是( 。
A.70分,80分B.80分,80分C.90分,80分D.80分,9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電視節(jié)目“了不起的挑戰(zhàn)”播出后深受中小學生的喜愛,小剛想知道我校學生最喜歡哪位明星,于是在我校隨機抽取了一部分學生進行抽查(每人只能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明星),將調(diào)查結果進行了整理后繪制成如圖兩幅不完整的統(tǒng)計圖,請結合圖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問題:

(1)本次被調(diào)查的學生有200人.并將兩幅統(tǒng)計圖補充完整.
(2)若小剛所在學校有3500名學生,請根據(jù)圖中信息,估計全校喜歡“阮經(jīng)天”的人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