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假設A、b代表玉米的優(yōu)良基因,這兩種基因是自由組合的.現(xiàn)有AABB、aabb兩個品種,為培育出優(yōu)良新品種AAbb,可以采用的方法如圖所示
(1)由品種AABB、aabb經(jīng)過①、②、③過程培育出新品種的育種方法稱為雜交育種.若經(jīng)過②過程產(chǎn)生的子代 總數(shù)為1552株,則其中基因型為AAbb的理論上有97株.基因型為Aabb的類型經(jīng)過過程③自交,子代中AAbb與aabb 的數(shù)量比是1:1.
(2)過程⑤⑥的育種原理為染色體變異,⑤常采用花藥離體培養(yǎng)由AaBb得到Ab個體,過程⑥的處理方法是用秋水仙素處理幼苗.與“過程①②③”的育種方法相比,“過程⑤⑥”育種的優(yōu)勢是明顯縮短育種年限
(3)過程④在完成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的結合時,必須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內(nèi)切酶,DNA連接酶.與“過程⑦”的育種方法相比,“過程④”育種的優(yōu)勢有打破物種界限,定向改變生物性狀.

分析 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①②③為雜交育種,①⑤⑥為單倍體育種,⑦是誘變育種,四種育種方法的比較如下表:

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
方法雜交→自交→選優(yōu)輻射誘變、激光誘變、化學藥劑處理花藥離體培養(yǎng)、秋水仙素誘導加倍 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的種子或幼苗
原理基因重組基因突變 染色體變異(染色體組先成倍減少,再加倍,得到純種)染色體變異(染色體組成倍增加)

解答 解:(1)由品種AABB、aabb經(jīng)過①雜交、②和③自交過程培育出新品種的育種方法稱之為雜交育種,其原理是雜種子一代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即基因重組.若經(jīng)過過程②產(chǎn)生的子代總數(shù)為1552株,則其中基因型為AAbb理論上有1552×$\frac{1}{16}$=97株.基因型為Aabb自交,子代中AAbb與aabb的數(shù)量比為1:1.
(2)經(jīng)過⑤⑥培育出新品種的育種方式稱為單倍體育種,育種原理是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異,優(yōu)點是可以明顯縮短育種年限;⑤常采用花藥離體培養(yǎng)由AaBb得到Ab單倍體,過程⑥的處理方法是用秋水仙素處理幼苗使其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
(3)過程④基因工程育種,在完成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的結合時,必須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內(nèi)切酶(限制酶)、DNA連接酶.與“過程⑦”的育種方法相比,“過程④”育種的優(yōu)勢是打破物種界限,定向改變生物性狀.
故答案為:
(1)雜交育種          97         1:1
(2)染色體變異     花藥離體培養(yǎng)         秋水仙素      明顯縮短育種年限
(3)限制性核酸內(nèi)切酶     DNA連接酶       打破物種界限,定向改變生物性狀

點評 本題考查育種原理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將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和基因工程育種等方式的原理識記并理解,屬于中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傳統(tǒng)發(fā)酵技術密切相關.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制作腐乳的過程中所用到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
(2)在制作果醋、腐乳、泡菜的過程中需要提供氧氣的是制作果醋和腐乳.在發(fā)酵產(chǎn)物制作過程中都需要培養(yǎng)微生物,為防止雜菌污染,需要對培養(yǎng)液(基)和培養(yǎng)器皿進行滅菌(填“消毒”或“滅菌”).
(3)利用酵母菌釀酒時,一開始持續(xù)通入空氣,導致酵母菌數(shù)量增多(填“增多”“不變”或“減少”),然后再密封,使酒精增產(chǎn)(填“增產(chǎn)”“減產(chǎn)”或“不產(chǎn)生”).
(4)在制作腐乳的過程中加鹽的作用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其變硬;抑制微生物生長,避免豆腐塊變質(zhì).
(5)在制作泡菜的過程中,要檢測亞硝酸鹽的含量.亞硝酸鹽與某些化學物質(zhì)發(fā)生反應后形成玫瑰紅色染料.先將泡菜樣品及一系列已知濃度的亞硝酸鹽溶液分別與化學物質(zhì)發(fā)生顯色反應,再通過不同顏色的比對,可以估測出泡菜樣品中亞硝酸鹽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在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中,既是細胞層次,也是個體層次的是( 。
A.水螅B.心肌細胞C.細菌D.卵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1.甘藍是雌雄同株植物.研究人員培育了體細胞含有兩種外源抗蟲基因(分別用A和B表示)的轉(zhuǎn)基因甘藍.體細胞含兩種抗蟲基因的甘藍表現(xiàn)為強抗蟲,含一種抗蟲基因的植株表現(xiàn)為弱抗蟲,沒有抗蟲基因的植株不抗蟲(普通甘藍).實驗室轉(zhuǎn)基因獲得一株強抗蟲植株,甲乙丙三位同學認為這兩種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整合位點存在如圖所示的情況(細胞中只有2個抗蟲基因,不考慮染色體的交叉互換).

請設計實驗并分析可能的結果.
I實驗步驟:
轉(zhuǎn)基因甘藍與普通甘藍雜交.
II預期結果及結論:
如果子代均為弱抗蟲植株,則這兩種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整合位點如甲圖所示.
如果子代中有$\frac{1}{2}$為強抗蟲,$\frac{1}{2}$為不抗蟲,則這兩種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整合位點如乙圖所示.
如果子代中有$\frac{1}{4}$為強抗蟲,有$\frac{1}{2}$為弱抗蟲,有$\frac{1}{4}$為不抗蟲,則這兩種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整合位點如丙圖所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基因治療的基本原理是用轉(zhuǎn)基因技術將目的基因?qū)牖颊呤荏w細胞,對DNA分子進行糾正或修復,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對DNA的修復屬于( 。
A.基因重組B.基因突變C.基因轉(zhuǎn)換D.基因遺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物質(zhì)中,需要載體蛋白協(xié)助才能進入細胞的是( 。
A.B.乙醇C.K+D.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為研究CO2濃度和礦質(zhì)元素含量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有人用同一環(huán)境中生長的兩種植物,在適宜條件下做了模擬試驗,結果如下表,請據(jù)此回答問題.
項    目物 種355μmol•mol-1的CO2539μmol•mol-1的CO2
不施磷肥施磷肥
20kg•hm-2•a-1
不施磷肥施磷肥
20kg•hm-2•a-1
光合速率
μmol•m-2•s-1
歐州蕨2.183.743.625.81
石 楠1.376.765.4315.62
(1)題干中的適宜“條件”是指溫度、光照、水分 (至少兩個)等.
(2)根據(jù)實驗結果,施磷肥對石楠 的光合作用影響更大.磷被植物吸收后可用于合成ATP、ADP、[H]、磷脂
(至少兩種)物質(zhì),以促進光合作用.
(3)中耕松土能促進根細胞的有氧呼吸,從而促進離子吸收.能否吸收某種無機鹽離子以及吸收的多少,取決于根細胞膜上載體的種類和數(shù)量.
(4)CO2濃度主要影響光合作用的暗 反應,如果將CO2濃度從355μmol•mol-1迅速提高到539μmol•mol-1,植物細胞葉綠體中C5的濃度將降低.
(5)如圖表示歐州蕨在夏季晴朗的某一天CO2吸收量的變化曲線.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時間區(qū)段是A-H.在C時刻光合作用的速率是44mg/dm2.h CO2
(6)據(jù)圖推測,在時間C-D段與E-H段曲線下降可能的原因,前者是溫度高氣孔關閉,CO2吸收少,直接影響暗反應;后者是光照強度降低影響光反應,光合作用的速率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已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為YYRR:YYrr:YyRR:Yyrr:YYRr:YyRr=1:1:1:1:2:2,按自由組合定律推測,若其雙親進行雜交(父本和母本數(shù)量比為1:1),后代中具有雙顯性性狀的個體占全部子代的比例為( 。
A.$\frac{17}{32}$B.$\frac{21}{32}$C.$\frac{9}{16}$D.$\frac{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遼寧遼西五校高二下學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下圖是植物細胞雜交過程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植物體細胞雜交的第①步是去掉細胞壁,分離出有活力的原生質(zhì)體。目前此步驟最常用的方法是酶解法,也就是在溫和的條件下用 等分解植物的細胞壁。

(2)②過程的發(fā)生必須進行人工誘導。人工誘導原生質(zhì)體融合常用的化學方法是用 ___________試劑作為誘導劑誘導融合,所依據(jù)的生物學原理是 。動物細胞融合與植物原生質(zhì)體融合的基本原理相同,誘導融合的方法類似,動物細胞的融合還常用到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為誘導劑。

(3)與過程③密切相關的具有單層膜結構的細胞器為

(4)④過程稱為 ,⑤過程稱為 。若利用此技術生產(chǎn)治療癌癥的抗癌藥物——紫杉醇,培養(yǎng)將進行到 (填字母編號)即可。

(5)植物體細胞雜交在育種工作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其突出的優(yōu)點是可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