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粗糙脈孢菌是一種真菌,約10天完成一個生活周期(見圖),合子分裂產生的孢子是按分裂形成的順序排列的.請分析回答:

(1)從合子到8個孢子的過程中,細胞核內的DNA發(fā)生了
 
次復制.上圖中8個子代菌絲體都是
 
(單倍體,二倍體).若要觀察減數分裂過程中各個時期細胞,染色后可通過觀察細胞中染色體的
 
來判斷該細胞所處的分裂時期.
(2)順序排列的8個孢子中,如果第一個與第二個性狀不同,原因可能是有絲分裂過程中發(fā)生了
 
(填選項字母);如果第二個與第三個性狀不同,原因可能是合子減數分裂過程中發(fā)生了
 
(填選項字母).
a.基因突變        b.基因重組        c.染色體畸變
(3)野生型脈胞菌能在只含水、無機鹽、蔗糖和維生素的基本培養(yǎng)基中生長.研究人員用X射線照射野生型脈孢菌孢子,經選擇培養(yǎng)獲得了三種營養(yǎng)缺陷型突變菌株(如圖).
①如果培養(yǎng)B突變型脈胞菌,需要在基本培養(yǎng)基中加入
 

②欲證明A突變型菌株的酶缺陷是某一條染色體上的基因突變造成的,應讓該突變型菌株與
 
雜交,根據
 
定律,預期其后代(孢子)的表現型及其比例是
 
,若實驗結果與預期一致,則說明A突變型菌株的酶缺陷是某一條染色體上的基因突變造成的.若A突變型菌株是由位于兩條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突變造成的(注:單一突變不會造成A突變型),則雜交后代的表現型及其比例是
 
考點:細胞的減數分裂,基因的分離規(guī)律的實質及應用
專題:
分析: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1中,A菌絲體和B菌絲體結合形成合子,經過減數分裂形成4個子細胞,再經過一次有絲分裂形成8個孢子,萌發(fā)形成8個子代菌絲體.
圖2表示基因控制酶的合成進行控制生物性狀.
解答: 解:(1)從合子到8個孢子的過程中,進行了一次減數分裂和一次有絲分裂,兩次分裂各復制一次,共復制了兩次.由成熟生殖細胞單獨發(fā)育成的個體為單倍體,因而上圖中8個子代菌絲體都是單倍體.若要觀察減數分裂過程中各個時期細胞,染色后可通過觀察細胞中染色體的形態(tài)、數目和位置來判斷該細胞所處的分裂時期.
(2)按順序前四個孢子應該基因組成相同,因第一和第二個孢子是由同一個母細胞有絲分裂形成的,若性狀不同,可能是有絲分裂過程中發(fā)生了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不可能發(fā)生基因重組.若第二和第三個孢子性狀不同,可能是減數分裂過程中發(fā)生了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或染色體變異.
(3)①從圖示關系可知,B突變型脈胞菌因合成酶2的基因缺陷,不能合成瓜氨酸,故在其培養(yǎng)基中要加入精氨酸或瓜氨酸.
②若A突變型菌株的酶缺陷是一個基因決定的,則該突變?yōu)轱@性突變,A突變型菌株為雜合體,讓其與隱性野生型菌株雜交,根據基因分離定律可知,雜交后的會出現1:1的分離比,即野生型:突變型=4:4.若A突變型菌株是由位于兩條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突變造成的,則雜交后代的表現型及其比例是野生型:突變型=3:1.
故答案為:
(1)兩      單倍體     形態(tài)、數目和位置
(2)a、c        a、b、c
(3)①精氨酸或瓜氨酸    
 ②野生型菌株     基因分離    野生型:突變型=1:1    野生型:突變型=3:1
點評:本題考查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生物的變異及誘變育種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生物學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豌豆子葉黃色對綠色這顯性,種子圓形對皺形為顯性,兩對相對性狀獨立遺傳.現將黃色圓形和綠色圓形豌豆雜交,其子代的表現型統(tǒng)計結果如圖所示,則不同于親本表現型的新組合類型個體占子代總數的比例為( 。
A、
1
3
B、
1
4
C、
1
8
D、
1
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薇甘菊是珠三角危害最大的外來入侵物種之一,生態(tài)學家發(fā)現田野菟絲子能夠寄生在薇甘菊上從而有效防除薇甘菊,實地調查數據如下表所示(說明:引入前指樣地引入田野菟絲子前,引入后指樣地引入田野菟絲子2年后;simpson多樣性指數值越大,物種多樣性越高).請分析回答:
樣地編號植物種類數Simpson多樣性指數薇甘菊覆蓋度(%)
引入前引入后引入前引入后引入前引入后
122250.880.977265
216210.710.869275
320260.850.987562
(1)獲得表中數據所用的調查方法是
 

(2)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上看,菟絲子屬于
 
,據圖分析引入菟絲子后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物種豐富度變
 
,恢復力穩(wěn)定性變
 
.流經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是
 

(3)引入田野菟絲子后,當地群落的物種種類及各種群數量都發(fā)生變化,這種變化過程稱為
 
(初生演替、次生演替),引入田野菟絲子前后的該群落的變化說明人類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動物、植物細胞二合一顯微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
(1)若某細胞含有AB兩圖中各種細胞器,則為
 
細胞.
(2)若為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與滲透吸水能力直接有關的結構是[]
 
,它的質壁分離狀態(tài)與初始狀態(tài)相比,顏色變
 
.(填深或淺)
(3)與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有關的結構是[]
 

(4)與蛋白質合成、加工、分泌相關的具膜細胞器有
 
.(只填序號)
(5)核膜、[]
 
以及細胞器膜在結構和功能上是緊密聯系的統(tǒng)一整體,稱為生物膜系統(tǒng).目前,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關于生物膜的分子結構模型是
 
,其結構特點是具有
 
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面材料顯示了研究人員對細胞膜成分及結構的研究情況,分析材料一研究人員將哺乳動物(或人)紅細胞進行低滲處理,造成溶血,使血紅蛋白和無機鹽等滲出細胞外,剩下“空殼”(即血影),并對其進行化學組成分析.結果如表:
     物質種類
膜的類別
蛋白質(%)脂類(%)(主要是磷脂)糖類(%)
人紅細胞膜49438
鼠肝細胞膜44524
變形蟲膜54424
變形體內膜76240
葉綠體片層膜70300
(1)從以上處理過程可推知“血影”即為純
 
材料,可供研究用.
(2)從表可知,構成細胞膜的成分主要是
 
,構成細胞膜與細胞內膜的化學物質有些差異,這可能導致
 

材料二 用丙酮從紅細胞膜中提取脂類(主要是磷脂),再將提取物放在一特制水槽中,將其制成單分子層,并測得面積是紅細胞膜表面積的兩倍.
(3)由材料二可知,細胞膜的磷脂分子是以
 
形式排列的,根據細胞膜內外的水溶液環(huán)境和磷脂分子特性,請繪簡單示意圖表示磷脂分子在細胞膜中的排列形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是某生物的細胞亞顯微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請在[]內填入序號)
(1)若該細胞是西瓜的紅色果肉細胞,則色素主要存在于[
 
]
 

(2)如果該細胞是低等植物細胞,則圖中還應該有的細胞器是
 

(3)圖中細胞內具有雙層膜的結構有線粒體、[
 
]
 
、[
 
]
 

(4)如果將該細胞放入0.3g/mL的蔗糖溶液中,將會出現細胞壁與[
 
]
 
分離的現象.
(5)假設此細胞可以合成分泌蛋白,則從分泌蛋白的合成至分泌到細胞外經過細胞器或細胞結構的途徑依次為
 
(填圖中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細胞內某些有機物的元素組成和功能關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圖中X、Y、Z、P分別為構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單位,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X是
 
,Ⅰ在小麥種子中主要是指
 

(2)圖中Z是
 
,使用甲基綠、吡羅紅混合染色劑染色,可使Ⅲ呈現
 
色.
(3)圖中P的結構通式為
 
,填寫出由P形成Ⅳ的結構層次
 

(4)Ⅱ和Ⅳ都具有多樣性,兩者多樣性的關系是前者
 
后者.
(5)用碘液、蘇丹Ⅲ染液和雙縮脲試劑測得甲、乙、丙三種植物的干種子中三大類有機物顏色反應如下表,其中“+”的數量代表顏色反應深淺程度,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試劑種類碘液蘇丹Ⅲ染液雙縮脲試劑
+++++++
++++++++
+++++++
A.乙種子中主要含蛋白質
B.碘液、蘇丹Ⅲ染液和雙縮脲試劑與相應的物質發(fā)生的顏色反應分別是藍色、橘黃色和紫色
C.在觀察顏色時有可能用到光學顯微鏡
D.這三種試劑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生物學實驗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在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葉綠素b在層析液中溶解度最低,擴散速度最慢
B、標志重捕法調查池塘中鯽魚的種群密度時,部分鯉魚身上的標志物脫落導致結果偏小
C、調查某遺傳病的遺傳方式時,常以患者家系為調查對象
D、用淀粉酶探究溫度影響酶活性的實驗,不適宜用斐林試劑鑒定實驗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細胞能發(fā)生質壁分離的是( 。
A、螞蟻的體細胞
B、植物成熟根毛細胞
C、人體紅細胞
D、洋蔥根尖生長點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