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646  4654  4660  4664  4670  4672  4676  4682  4684  4690  4696  4700  4702  4706  4712  4714  4720  4724  4726  4730  4732  4736  4738  4740  4741  4742  4744  4745  4746  4748  4750  4754  4756  4760  4762  4766  4772  4774  4780  4784  4786  4790  4796  4802  4804  4810  4814  4816  4822  4826  4832  4840  447348 

7.(08江蘇卷)下列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

①熱穩(wěn)定性:H2O>HF>H2S      ②原子半徑:Na>Mg>O

③酸性:H3PO4>H2SO4>HClO4    ④結合質子能力:OH->CH3COO->Cl-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①中O和F屬于同周期元素,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HF>H2O;②中Na和Mg為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半徑:Na>Mg,而Mg比O多一個電子層,所以Mg>O;③P、S、Cl屬于同周期元素,其酸性:HClO4>H2SO4>H3PO4。

答案:B。

試題詳情

6.(08廣東卷)元素X、Y和Z可結合形成化合物XYZ3;X、Y和Z的原子序數(shù)之和為26;Y和Z在同一周期。下列有關推測正確的是(  )

A.XYZ3是一種可溶于水的酸,且X與Y可形成共價化合物XY

B.XYZ3是一種微溶于水的鹽,且X與Z可形成離子化合物XZ

C.XYZ3是一種易溶于水的鹽,且Y與Z可形成離子化合物YZ

D.XYZ3是一種離子化合物,且Y與Z可形成離子化合物YZ3

解析:由題目可知,XYZ3可能的物質有:HClO3,NaNO3,MgCO3,AlBO3。若XYZ3為一種可溶于水的酸HClO3,XY(HO)不能形成共價化合物A錯;若XYZ3為MgCO3微溶于水,可XZ形成離子化合物MgO,B正確;若XYZ3為NaNO3易溶于水的鹽,YZ(NO)不是離子化合物,C錯;若XYZ3離子化合物,YZ2為NO2,CO2均不是離子化合物,D錯!

答案:B

 (5)NH3 ;SiH4。

試題詳情

5.(08廣東卷)200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Gerhard Ertl對金屬Pt表面催化CO氧化反應的模型進行了深入研究。下列關于Pt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Pt和Pt的質子數(shù)相同,互稱為同位素

B. Pt和Pt的中子數(shù)相同,互稱為同位素

C. Pt和Pt的核外電子數(shù)相同,是同一種核素

D. Pt和Pt的質量數(shù)不同,不能互稱為同位素

 解析:同位素定義:質子數(shù)相同,中子數(shù)不同的核素稱為同位素。

答案:A

試題詳情

4.(08全國Ⅰ卷)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NH3、CO、CO2都是極性分子

B.CH4、CCl4都是含有極性鍵的非極性分子

C.HF、HCl、HBr、Hl的穩(wěn)定性依次增強

D.CS2、H2O、C2H2都是直線型分子

解析:分子的極性一般與物質的空間結構有關,空間結構對稱,這屬于非極性分子,反之屬于極性分子,對于ABn分子,其經(jīng)驗規(guī)則是中心原子A的化合價的絕對值若等于最外層電子數(shù),則屬于非極性分子,反之屬于極性分子。當然根據(jù)分子的極性也可以判斷它的空間結構。鍵的極性只與是否屬于同種非金屬有關,而物質的穩(wěn)定性當結構相似的條件下,與原子半徑有關。所以選項A中CO2屬于非極性分子;選項C中HF、HCl、HBr、HI的穩(wěn)定性減弱;選項D中的H2O屬于V型結構。

答案:B。

試題詳情

3.(08全國Ⅰ卷)下列各組給定原子序數(shù)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數(shù)之比為1∶1穩(wěn)定化合物的是(   )

A.3和17        B.1和8          C.1和6         D.7和12

解析:此題應根據(jù)已知的原子序數(shù)確定對應的元素,然后根據(jù)常見的物質進行判斷。選項A中可形成LiCl;選項B中可形成H2O2;選項C中可形成C2H2;選項D中可形成Mg3N2。

答案:D。

試題詳情

2.(08全國Ⅰ卷)下列化合物,按其品體的熔點由高到低排列正確的是(   )

A.SiO2  CaCl  CBr4   CF2         B.SiO2  CsCl  CF4  CBr4

C.CsCl  SiO2  CBr4  CF4                  D.CF4   CBr4  CsCl  SiO2

解析:物質的熔點的高低與晶體的類型有關,一般來說:原子晶體>離子晶體>分子晶體;即:SiO2>CsCl>CBr4、CF4。當晶體的類型相同時,原子晶體與原子半徑有關;離子晶體與離子的半徑和離子所帶的電荷有關;分子晶體當組成和結構相似時,與相對分子質量的大小有關,一般來說,相對分子質量大的,熔點高,即CBr4>CF4。

答案:A。

試題詳情

1.(08海南卷)HBr分子的電子式為(  )

 

解析:HBr分子的H原子和Br原子是以共用電子對形成的化合物,沒有電子的轉移,不存在離子。

答案:A。

試題詳情

8.(08山東卷)北京奧運會“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3H8),亞特蘭大奧運會火炬燃料是丙烯(C3H6)。

  (1)丙烷脫氫可得丙烯。

  已知:C3H8(g)===CH4(g)+HC≡CH(g)+H2(g);△H1=156.6 kJ·mol-1

       CH3CH=CH2(g)===CH4(g)+HC=CH(g);△H2=32.4 kJ·mol-1

    則相同條件下,反應C3H8(g)===CH3CH=CH2(g)+H2(g)的△H=_____kJ·mol-1

  (2)以丙烷為燃料制作新型燃料電池,電池的正極通入O2和CO2,負極通入丙烷,電解質是熔融碳酸鹽。電池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放電時,CO32移向電池的_______(填“正”或“負”)極。

  (3)碳氫化合物完全燃燒生成CO2和H2O。常溫常壓下,空氣中的CO2溶于水,達到平衡時,溶液的pH=5.60,c(H2CO3)=1.5×10-5 mol·L-1。若忽略水的電離及H2CO3的第二級電離,則H2CO3HCO3 +H+的平衡常數(shù)K1=_____________。(已知:10-5.60=2.5×10-6)

  (4)常溫下,則溶液c(H2CO3)______c(CO32)(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離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說明)。

解析:(1)由蓋斯定律可知,由上一個反應減去下一個反應: C3H8(g)===CH3CH=CH2(g)+H2(g) 得:△H=124.2kJ·mol-1。

   (2)注意電池反應不是電極反應,這是本題的關鍵。電池反應為:C3H8+5O2===3CO2+4H2O,由于CO32為陰離子,所以它應向負極移動。

   (4)由于0.1 mol·L-1NaHCO3溶液的pH大于8,說明溶液呈堿性,進一步推測可知,HCO3的水解大于HCO3的電離。

答案: (1)124.2。

  (2)C3H8+5O2===3CO2+4H2O;負。

  (3)4.2×10-7 mol·L-1

  (4)> ;HCO3+H2OCO32+H3O+(或HCO3-CO32+H+)。

      HCO3+H2OH2CO3+OH、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電離程度

2008高考化學分類解析6-原子結構 元素周期律

試題詳情

7.(08全國Ⅱ卷)紅磷P(s)和Cl2(g)發(fā)生反應生成PCl3(g)和PCl5(g)。反應過程和能量關系如圖所示(圖中的△H表示生成1mol產(chǎn)物的數(shù)據(jù))。

根據(jù)上圖回答下列問題:

  (1)P和Cl2反應生成PCl3的熱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熱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分解反應是一個可逆反應,溫度T1時,在密閉容器中加入0.80molPCl5,反應達到平衡時PCl5還剩0.60mol,其分解率α1等于_________;若反應溫度由T1升高到T2,平衡時PCl5的分解率為α2,α2_______α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工業(yè)上制備PCl5通常分兩步進行,先將P和Cl2反應生成中間產(chǎn)物PCl3,然后降溫,再和Cl2反應生成PCl5。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P和Cl2分兩步反應生成1molPCl5的△H3=_________,P和Cl2一步反應生成1molPCl5的△H4______△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PCl5與足量水充分反應,最終生成兩種酸,其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圖可以看出,1molP在Cl2中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為306kJ·mol-1,所以P與Cl2反應生成PCl3的熱化學反應方程式為P(s)+Cl2(g)===PCl3(g);△H=-306kJ·mol-1。

   (2)中間產(chǎn)物PCl3和未完全反應的Cl2的總能量高于最終產(chǎn)物PCl5的能量,其△H=-93kJ·mol-1,所以PCl5(g)===PCl3(g)+Cl2(g);△H=93kJ·mol-1;分解率α1=×100%=25%,由熱化學反應方程式可知,此反應的正反應為吸熱反應,所以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PCl5的分解率增大。即:α2>α1。

   (3)由圖可知,P與Cl2反應生成PCl3,PCl3和Cl2進一步反應生成PCl5,都是放熱反應,分兩步進行且第二步降低溫度,有利于PCl5的生成,防止PCl5的分解。

   (4)由蓋斯定律可知,一步生成生成PCl5和兩步生成PCl5的總熱效應相等,即△H3=-399kJ·mol-1

   (5)PCl5與水反應生成H3PO4和HCl,化學方程式為:PCl5+4H2O===H3PO4+5HCl。

答案:(1)P(s)+Cl2(g)===PCl3(g);△H=-306kJ·mol-1。

    (2)PCl5(g)===PCl3(g)+Cl2(g);△H=93kJ·mol-1。25%;大于。

   (3)兩步反應均為放熱反應,降低溫度有利于提高產(chǎn)率,防止產(chǎn)物分解。

   (4)-399kJ·mol-1;等于。

   (5)PCl5+4H2O===H3PO4+5HCl。

試題詳情

6.(08四川卷)下列關于熱化學反應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A.HCl和NaOH反映的中和熱△H=-57.3kJ/mol,則H2SO4和Ca(OH)2反映的中和熱△H=2×(-57.3)kJ/mol

B.CO(g)的燃燒熱是283.0kJ/mol,則2CO2(g)===2CO(g)+O2(g)反應的△H=2×283.0kJ/mol

C.需要加熱才能發(fā)生的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

D.1mol甲烷燃燒生成氣態(tài)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熱量是甲烷的燃燒熱

解析:選項A中中和熱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強酸于強堿的稀溶液反應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熱量,與酸和堿的元數(shù)無關;選項C中加熱是化學反應的條件,與反應是為否放熱和吸熱無關,如:Fe+SFeS,它屬于放熱反應;選項D中燃燒熱是指1mol的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的化合物所放出的熱量,這里的穩(wěn)定化合物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化合物穩(wěn)定,如C燃燒可生成CO和CO2,其中CO2比CO穩(wěn)定,二是化合物的狀態(tài)穩(wěn)定,如氣態(tài)的水就不如液態(tài)的水穩(wěn)定。

答案:B。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