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DNA復制是以親代DNA分子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過程.DNA復制條件:模板(DNA的雙鏈)、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連接酶等)、原料(游離的脫氧核苷酸);復制過程:邊解旋邊復制;復制特點:半保留復制.
1個DNA經過3次復制,共產生23=8個DNA分子;由于DNA分子的復制是半保留復制,故8個DNA分子都含14N,比例為100%;含15N的DNA有2個.
解答 解:(1)根據題意分析已知形成了8個DNA,其中有2個是含15N的DNA,即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是$\frac{1}{4}$.
(2)含15N的DNA分子鏈占全部DNA分子單鏈的比例是2÷(2×8)=$\frac{1}{8}$.
(3)(4)形成的8個DNA都含14N,比例為100%,含15N的DNA有2個,只含14N的DNA分子有6個,只含15N的DNA分子有0個.
故答案為:
(1)$\frac{1}{4}$
(2)$\frac{1}{8}$
(3)6
(4)0
點評 本題考查DNA分子半保留復制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計算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細胞分化使各種細胞的遺傳物質有所差異,導致細胞的形態(tài)和功能各不相同 | |
B. | 真核細胞靠有絲分裂進行增殖,原核細胞靠無絲分裂進行增殖 | |
C. | 細胞凋亡有利于多細胞生物體完成正常發(fā)育,但不利于維持內部環(huán)境的穩(wěn)定 | |
D. | 細胞衰老時,細胞內呼吸速率減慢,細胞核的體積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取樣地點 | 取樣總數 | F2性狀的分離情況 | ||
黑鯉 | 紅鯉 | 黑鯉:紅鯉 | ||
1號池 | 1699 | 1592 | 107 | 14.88:1 |
2號池 | 62 | 58 | 4 | 14.50: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樣區(qū) | 紫莖澤蘭覆蓋度 | 線蟲 | 蜱螨目 | 個體總數 | 物種類別數 |
紫莖澤蘭入侵區(qū) | 大于90% | 684 | 120 | 804 | 14 |
群落交錯區(qū) | 10%~30% | 1890 | 226 | 2116 | 15 |
本土植物區(qū) | 0 | 1198 | 132 | 1330 | 14 |
數量總計 | 3772 | 478 | 4250 | 1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磷酸的數量和排列順序 | B. | 脫氧核糖的數量和排列順序 | ||
C. | 堿基對的數量和排列順序 | D. | 磷酸與脫氧核糖的數量和排列順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天津市六校高三上學期期末聯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人的正常與白化病受A和a控制,正常與鐮刀型貧血癥受基因B和b控制,兩對基因分別位于常染色體上假設白化病基因與相對應的正;蛳啾龋谆蛉笔Я艘粋限制酶的切點.圖一表示某家族遺傳系譜圖,圖二表示甲、乙、丙3人白化基因或相對應正;虻暮怂岱肿与s交診斷結果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由圖二可以判斷出乙和丙的基因型分別是______、______。
(2)已知對③、④進行核酸分子雜交診斷,其電泳結果都與甲的相同.⑥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⑨是正常的可能性為 。
(3)如果要通過產前診斷確定⑨是否患有貓叫綜合征,常用的有效方法是__。
(4)假設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致病基因b位于X染色體上,則圖一中一定是雜合子的個體是 。
(5)若⑥和⑦婚配,生了一個染色體組成為XXY的色盲男孩,則色盲基因來源于第I代 號個體,分析產生此現象的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天津市六校高三上學期期末聯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表示人體某早期胚胎細胞所經歷的生長發(fā)育階段示意圖,圖中甲、乙、丙、丁、戊為各個時期的細胞,a、b、c表示細胞所進行的生理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①b過程是有絲分裂,c是細胞分化
②乙和丙的染色體組成不同
③丁與戊因遺傳物質不同而發(fā)生分化
④甲、丁、戊中的蛋白質不完全相同
⑤a過程細胞的生長,使細胞中蛋白質的數量增多、物質交換效率增強
A.②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