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該實驗的主要目的是研究鈉通過細胞膜的運輸方式 |
B、神經(jīng)纖維排出24Na需要消耗ATP |
C、“某藥物”的作用機理是促進細胞的呼吸 |
D、24Na通過細胞膜的方式是主動運輸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1858年,德國的施萊登和施旺提出“細胞通過分裂產(chǎn)生新細胞”的觀點 |
B、1959年,羅伯特森提出了生物膜模型:所有生物膜都由蛋白質(zhì)-脂質(zhì)-蛋白質(zhì)三層結構構成 |
C、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
D、1970年,人鼠細胞融合實驗可以說明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含32P的核酸和含35S的蛋白質(zhì) |
B、不含32P的核酸和不含32S的蛋白質(zhì) |
C、含31P的核酸和不含35S的蛋白質(zhì) |
D、不含31P的核酸和含35S的蛋白質(zhì)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中細胞核清晰可見 |
B、花生子葉細胞中存在多個橘黃色脂肪顆粒 |
C、人口腔上皮細胞中線粒體數(shù)目較多 |
D、菠菜葉片的葉肉細胞中具有多個葉綠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甲過程中可使用有關激素使母羊超數(shù)排卵 |
B、乙過程的目的之一是促進卵母細胞和精子的成熟 |
C、“試管山羊”屬于有性生殖 |
D、丁過程中早期胚胎需移植到與供體性狀相同的代孕母羊子宮內(nèi)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碳是生物體的核心元素,它總在每種物質(zhì)結構的中央 |
B、分解脂肪比分解等量糖類物質(zhì),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氣 |
C、氨基酸至少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結構通式如圖 |
D、多糖、蛋白質(zhì)、核酸等形成過程中要脫去一些水分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細胞中的化合物是細胞的結構和生命活動的基礎 |
B、化合物中的蛋白質(zhì)、脂質(zhì)和核酸是構成細胞內(nèi)生命物質(zhì)的主要成分 |
C、構成細胞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單獨完成某一項生命活動 |
D、構成細胞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能在無機自然界找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