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45974  445982  445988  445992  445998  446000  446004  446010  446012  446018  446024  446028  446030  446034  446040  446042  446048  446052  446054  446058  446060  446064  446066  446068  446069  446070  446072  446073  446074  446076  446078  446082  446084  446088  446090  446094  446100  446102  446108  446112  446114  446118  446124  446130  446132  446138  446142  446144  446150  446154  446160  446168  447090 

9.(09·安徽·21. Ⅲ )(6分)探究力對原來靜止的物體做的功與物體獲得的速度的關系,實驗裝置如圖所師,實驗主要過程如下:

(1)設法讓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分別為W、2W、3W、……;

(2)分析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求

出小車的速度、、……;

(3)作出草圖;

(4)分析圖像。如果圖像是一條直線,表明∝;如果不是直線,可考慮是否存在、、等關系。

以下關于該試驗的說法中有一項不正確,它是___________。

A.本實驗設法讓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分別為W、2W、3W、……。所采用的方法是選用同樣的橡皮筋,并在每次實驗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長度保持一致。當用1條橡皮筋進行是實驗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為W,用2條、3條、……橡皮筋并在一起進行第2次、第3次、……實驗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分別是2W、3W、……。

B.小車運動中會受到阻力,補償?shù)姆椒,可以使木板適當傾斜。

C.某同學在一次實驗中,得到一條記錄紙帶。紙帶上打出的點,兩端密、中間疏。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沒有使木板傾斜或傾角太小。

D.根據(jù)記錄紙帶上打出的點,求小車獲得的速度的方法,是以紙帶上第一點到最后一點的距離來進行計算。

III答案:D。

解析: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橡皮繩做的功與物體獲得速度的關系。這個速度是指橡皮繩做功完畢時的速度,而不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所以D選項是錯誤的。

試題詳情

8.(09·山東·23) (12分)請完成以下兩小題。(1)某同學在家中嘗試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他找到三條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事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鉛筆、細繩、白紙、釘字,設計了如下實驗:將兩條橡皮筋的一端分別在墻上的兩個釘子A、B上,另一端與第二條橡皮筋連接,結點為O,將第三條橡皮筋的另一端通過細胞掛一重物。

①為完成實驗,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       。

a.測量細繩的長度

b.測量橡皮筋的原長

c.測量懸掛重物后像皮筋的長度

d.記錄懸掛重物后結點O的位置

②釘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現(xiàn)有器材,改變條件再次實驗證,可采用的方法是     

答案:(1)①bcd;②更換不同的小重物;

試題詳情

7.(09·上!8)小明同學在學習了DIS實驗后,設計了一個測物體瞬時速度的實驗,其裝置如下圖所示。在小車上固定擋光片,使擋光片的前端與車頭齊平、將光電門傳感器固定在軌道側面,墊高軌道的一端。小明同學將小車從該端同一位置由靜止釋放,獲得了如下幾組實驗數(shù)據(jù)!         (  D  )

實驗
次數(shù)
不同的
擋光片
通過光電門的時間
(s)
速度
()
第一次
I
0.23044
0.347
第二次

0.17464
0.344
第三次

0.11662
0.343
第四次

0.05850
0.342

則以下表述正確的是

①四個擋光片中,擋光片I的寬度最小

②四個擋光片中,擋光片Ⅳ的寬度最小

③四次實驗中,第一次實驗測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車車頭到達光電門時的瞬時速度

④四次實驗中,第四次實驗測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車車頭到達光電門時的瞬時速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試題詳情

6.(09·上海物理·18)(6分)利用圖A.實驗可粗略測量人吹氣產生的壓強。兩端開口的細玻璃管水平放置,管內塞有潮濕小棉球,實驗者從玻璃管的一端A吹氣,棉球從另一端B飛出,測得玻璃管內部截面積S,距地面高度h,棉球質量m,開始時的靜止位置與管口B的距離x,落地點C與管口B的水平距離l。然后多次改變x,測出對應的l,畫出l2-x關系圖線,如圖B.所示,并由此得出相應的斜率k

(1)若不計棉球在空中運動時的空氣阻力,根據(jù)以上測得的物理量可得,棉球從B端飛出的速度v0=________。

(2)假設實驗者吹氣能保持玻璃管內氣體壓強始終為恒定值,不計棉球與管壁的摩擦,重力加速度g,大氣壓強p0均為已知,利用圖B.中擬合直線的斜率k可得,管內氣體壓強p=________。

(3)考慮到實驗時棉球與管壁間有摩擦,則(2)中得到的p與實際壓強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

答案:(1)l,(2)p0+,(3)偏小,

解析:小球從B 點飛出后做平拋運動,則有,聯(lián)立解得;在吹小球的過程中,由動能定理可得:即:,可知直線的斜率可得。若考慮實驗中小球與玻璃管的摩擦則得到的p與實際壓強相比應偏小。

試題詳情

5.(09·上海物理·17)(6分)如圖為“用DIS(位移傳感器、數(shù)據(jù)采集器、計算機)研究加速度和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

(1)在該實驗中必須采用控制變量法,應保持___________不變,用鉤碼所受的重力作為___________,用DIS測小車的加速度。

(2)改變所掛鉤碼的數(shù)量,多次重復測量。在某次實驗中根據(jù)測得的多組數(shù)據(jù)可畫出a-F關系圖線(如圖所示)。

①分析此圖線的OA段可得出的實驗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單選題)此圖線的AB段明顯偏離直線,造成此誤差的主要原因是

A.小車與軌道之間存在摩擦   B.導軌保持了水平狀態(tài)

C.所掛鉤碼的總質量太大     D.所用小車的質量太大

答案:(1)小車的總質量,小車所受外力,

(2)①在質量不變的條件下,加速度與外力成正比,②C,

解析:(1)因為要探索“加速度和力的關系”所以應保持小車的總質量不變,鉤碼所受的重力作為小車所受外力;(2)由于OA段a-F關系為一傾斜的直線,所以在質量不變的條件下,加速度與外力成正比;由實驗原理:,而實際上,可見AB段明顯偏離直線是由于沒有滿足M>>m造成的。

試題詳情

4.(09·全國卷Ⅱ·23)(13分)某同學得用圖1所示裝置做“研究平拋運動”的實驗,根據(jù)實驗結果在坐標紙上描出了小球水平拋出后的運動軌跡,但不慎將畫有軌跡圖線的坐標紙丟失了一部分,剩余部分如圖2所示。圖2中水平方向與豎直方向每小格的長度均代表0.10m,是軌跡圖線上的3個點,、之間的水平距離相等。

完成下列填空:(重力加速度取)

(1)設、的橫坐標分別為、,縱坐標分別為、,從圖2中可讀出=____①_____m,=____②______m,=____③______m(保留兩位小數(shù))。

(2)若已測知拋出后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勻速運動。利用(1)中讀取的數(shù)據(jù),       求出小球從運動到所用的時間為______④__________s,小球拋出后的水平速度為________⑤__________(均可用根號表示)。

(3)已測得小球拋也前下滑的高度為0.50m。設分別為開始下滑時和拋出時的機械能,則小球從開始下滑到拋出的過程中機械能的相對損失,=________⑥__________%(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答案:①0.61;②1.61;③0.60;④0.20;⑤3.0;⑥8.2;

解析:本題考查研究平拋運動的實驗.由圖可知P1到P2兩點在豎直方向的間隔為6格, P1到P3兩點在豎直方向的間隔為16格所以有=0.60m.=1.60m. P1到P2兩點在水平方向的距離為6個格,則有=0.60m.

(2)由水平方向的運動特點可知P1到P2 與P2到P3的時間相等,根據(jù),解得時間約為0. 2s,則有

(3)設拋出點為勢能零點,則開始下滑時的機械能為E1=mgh=mg/2,拋出時的機械能為E2==4.5m,則根據(jù)0.082。

試題詳情

3.(09·全國卷Ⅰ·23)(10分)某同學為了探究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時摩擦力與斜面傾角的關系,設計實驗裝置如圖。長直平板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架在一物塊上。在平板上標出A、B兩點,B點處放置一光電門,用光電計時器記錄滑塊通過光電門時擋光的時間。

實驗步驟如下:

①用游標卡尺測量滑塊的擋光長度d,用天平測量滑塊的質量m;

②用直尺測量AB之間的距離s,A點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離h1,B點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離h2;

③將滑塊從A點靜止釋放,由光電計時器讀出滑塊的擋光時間t1

④重復步驟③數(shù)次,并求擋光時間的平均值;

⑤利用所測數(shù)據(jù)求出摩擦力f和斜面傾角的余弦值;

⑥多次改變斜面的傾角,重復實驗步驟②③④⑤,做出f-關系曲線。

(1)用測量的物理量完成下列各式(重力加速度為g):

①斜面傾角的余弦=     

②滑塊通過光電門時的速度v=     ;

③滑塊運動時的加速度a=      ;

④滑塊運動時所受到的摩擦阻力f=      ;

(2)測量滑塊擋光長度的游標卡尺讀數(shù)如圖所示,讀得d=        。

答案:(1)①;②;③;④;(2)3.62cm

解析:(1)物塊在斜面上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受重力、支持力、滑動摩擦力,如圖所示① ;根據(jù)三角形關系可得到,②根據(jù)③根據(jù)運動學公式,有,即有;④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則有;(2) 在游標卡尺中,主尺上是3.6cm,在游標尺上恰好是第1條刻度線與主尺對齊,再考慮到卡尺是10分度,所以讀數(shù)為3.6cm+0.1×1mm=3.61cm或者3.62cm也對。

試題詳情

2.(09·廣東理科基礎·18) “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使用電磁式打點計時器(所用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得到如圖8所示的紙帶。圖中的點為計數(shù)點,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來,下列表述正確的是高                                                                                                          

(  C  )

A.實驗時應先放開紙帶再接通電源                      

B.(S6一S1)等于(S2一S1)的6倍

C.從紙帶可求出計數(shù)點B對應的速率

D.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0.02s

 

解析: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實驗時應先接通電源再放開紙帶,A錯。根據(jù)相等的時間間隔內通過的位移有,可知(S6一S1)等于(S2一S1)的5倍,B錯。根據(jù)B點為A與C的中間時刻點有,C對;由于相鄰的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4個點沒有畫出,所以時間間隔為0.1s,D錯。

試題詳情

1.(09·廣東理科基礎·17)一個實驗小組在“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的實驗中,使用兩條不同的輕質彈簧a和b,得到彈力與彈簧長度的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B  )

A.a的原長比b的長

B.a的勁度系數(shù)比b的大

C.a的勁度系數(shù)比b的小

D.測得的彈力與彈簧的長度成正比

解析:圖象中的斜率表示勁度系數(shù),可知a的勁度系數(shù)比b的大,B正確;與的截據(jù)表示原長則a的原長比b的短,A錯。

試題詳情

2009年高考新題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